第89章 稳定的秩序是最高效的剥削手段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听风煮雨夜字数:3394更新时间:25/01/18 22:25:44
    唐军迅速掌控了整个河内城。

    河内城中的士绅大户争相前来求见陈玉成这个唐军统帅。

    虽然唐军在进城后,表现的秋毫无犯,但河内的士绅大户们却依旧不得心安。

    他们想要从陈玉成这里获得一些安全感!

    只是,现在河内刚破,大量的军务都需要陈玉成亲自处理,是故陈玉成拒绝了这些越南士绅的求见。

    只是命林维浃等出面安抚人心。

    “林大人,这……这唐军司令拒绝接见我等,可是对我等有什么意见吗?”

    一名身材胖大的士绅神情有些惴惴的询问道。

    一旁其余几名士绅大户闻言,纷纷开口附和。

    “还请林大人帮帮我等。”

    “是啊林大人,您再帮我们通传一下吧,我等只要见陈司令一面就好。”

    “……”

    不同于越南地区的越南人,越北地区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总体上还是亲中的。

    尤其是这些士绅大户们,有相当一部分祖上都是中国人,他们身上都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国血统。

    再加上从小受汉文化的熏陶。

    这些人对于中国天生便有那么几分亲善。

    平常时候看不出来,但等中国的军队打进越南之后,这份亲善很容易就会演化为“忠诚”。

    嗯,天下士绅一个样!

    有外敌入侵的时候,最先跪的往往就是他们。

    林维浃看着自己面前的众人,吐出一口浊气道。

    “哎,诸位乡贤不必如此。”

    “本官刚刚已经去见了陈司令,那位陈司令如今军务繁忙,实在没精力抽出时间来一一面见诸位。”

    “但是,陈司令说了,他既已经答应了河内的请降,那便自然会约束大军军纪。”

    “诸位无需忧虑!”

    林维浃其实这算是说了句废话。

    唐军进城之后严正军纪,维持秩序,是所有人都肉眼可见的事情。

    这些士绅大户担心的也不是唐军的屠城劫掠,而是战后大唐会对他们进行清算。

    见一众士绅大户依旧是一幅忧心忡忡的样子,林维浃继续开口说道。

    “除此之外,陈司令还吩咐了,命本官着手在河内附近收集粮草,然后筹备转运事宜。”

    “诸位士绅乡贤若想向大唐表忠心,那么,这或许会是一个机会。”

    唐军打越南是为了什么?

    明面上是为了教训越南,让越南皇帝去帝号,是为了维护整个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国际秩序(朝贡体系)。

    可实际上,就是两个字,粮食!

    大唐现在需要足够的粮食去赈灾,去填补国内的粮食缺口。

    否则的话,大唐国内就要饿死人了!

    所以,陈玉成在进入河内的第一时间,便下令让林维浃着手收集粮食,并筹备北运。

    这也是为什么唐军明明可以轻易攻下河内,最终却选择招降的原因所在。

    唐军要打河内很简单,甚至为了泄愤,屠了河内也很简单。

    以越军在河内的兵力,根本不可能挡得住唐军的肆虐。

    但问题是,如果不招降河内,获得河内城中的官员体系的帮助,唐军短时间内想要稳定住整个红河三角洲,并从红河三角洲获得大量粮草,将会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屠城泄愤简单,但在屠完城之后想要重新建立秩序会很难。

    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秩序,大唐这个侵略者,是难以将粮食从越南的老百姓手中榨取出来的。

    毕竟总不能指望唐军撸起袖子直接去抢吧?

    手段太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即便不考虑手段和名声,直接抢的效率也实在是太低了。

    一个稳定的统治秩序,永远是最高效的剥削压榨手段,没有之一。

    杀人可以解决不少问题,但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

    而怀柔,则是可以解决不少连杀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战争永远是政治的延续,要为了政治而服务。

    不能为了打仗而打仗,更不能为了杀人而杀人。

    怎么说呢,毕竟就连满清入关都知道要拉拢士绅,小鬼子侵华还知道要搞一个维持会,大唐这次打越南,自然也得和当地的势力勾结一下。

    几名士绅大户听闻林维浃之言,一个个都是眼睛亮了,当即说道。

    “林大人放心,我等明白!”

    “不知大唐这边需要多少粮食?”

    林维浃捋着胡须说道。

    “陈司令说了,越多越好。”

    “甚至将来大唐在河内选官,如今诸位所贡献的粮食数量将是重要标准之一。”

    “诸位将来若想入朝为官,这次该怎么做,心中要有所思量!”

    几名士绅相互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神中的深意。

    这次投降是投对了。

    他们将来说不准还能到大唐朝中做官呢。

    ……

    河宁总督府内!

    陈玉成正在伏案写着战报,准备向朝中报捷。

    就在这时候,张国梁和方海洋在外边敲响了他的房门。

    随着一声应声,张国梁和方海洋联袂从外边走了进来。

    “司令,河内之战的战果已经统计出来了。”

    “还请司令过目。”

    说话间,张国梁将一份军报呈递给了陈玉成。

    陈玉成接过战报,然后开始翻阅了起来。

    【河内战事,唐军总计歼灭越军有生力量三万二千人,其中,杀敌一万五千余,俘虏敌军一万七千余。】

    【除此之外,尚斩获越军高层各级将领首级231颗,其中包括越南太原总兵黄维奇,高平镇守万远志,海阳守备尚志新……】

    看完军报,陈玉成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脸上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一抹笑容。

    “呵呵,此战之后,越军在越北的主力,便算是被我军给打掉了。”

    “剩下的越军,不足为患矣!”

    虽然此次河内之战,越军所调动的军队足足有六万人。

    而唐军所歼灭的只有三万二千人,差不多也就只是其中半数,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说一句越北的越军主力被打掉了,并不为过。

    因为,一支军队的承伤能力是有上限的。

    以这个时代越军的水准,被歼灭半数兵力之后,剩下的那些人基本上已经不可能具备战斗力。

    即便有人能将他们给组织起来,在遇到唐军之后,大概率也是一触即溃,或是望风而降的结局。

    陈玉成说他们不足为患,实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方海洋见此,开口询问道。

    “司令,那您以为我军接下来该如何继续用兵?”

    河内打完了,唐军自然不可能继续云集河内,该是向着四周继续用兵的。

    陈玉成闻言,稍稍沉吟一阵,然后说道。

    “此次我军征越,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收集粮草,运回国内。”

    “既然如此,那我军下一步的动向便是该以红河为中心,扫荡整个红河三角洲。”

    说话间,陈玉成迈步走到了房间内挂着的舆图前。

    开始看着舆图上的标志,思索了起来。

    片刻之后,陈玉成开始说道。

    “既然越北的越军主力已经被打掉,那么,本将以为接下来我军或可分兵作战。”

    “我军的陆战部队除去留下一部分的兵力驻守河内,以及红河沿岸之外。”

    “其余兵马该当兵分两路,一路沿红河西进,攻取永安和安沛。”

    “一路向北,攻取北宁,太原,北江等地,以求扩大我军在越南的实控范围。”

    “除此之外,再派遣舰队,由北向南扫荡越北沿海,攻取海防,涂山,盐田,龙舟,清化等地……”

    “两位意下如何?”

    陈玉成说出了自己思虑许久的作战方略,征询方海洋和张国梁两人的意见。

    方海洋和张国梁思索一阵,然后点头表示认可。

    虽然兵分几路看起来比较浪,但如果结合唐军刚在河内一口气打掉了越北的越军主力来看,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的越北地区,只要唐军不主动往环境复杂的深山老林里钻,那么就不存在能够威胁到唐军的力量。

    而这次陈玉成所定下的作战目标,清一色的全部都是交通便利的红河三角洲地区。

    红河三角洲,则基本上都是已经完成了开发的熟地。

    并不存在那些环境复杂的深山老林!

    随后,三人便开始聚在一起,商议起了具体的作战方案。

    而与此同时,河内之战结束的消息,也是飞一半的以河内为中心,向着四周扩散开来。

    ……

    大唐昭武四年三月初十。

    河内之战结束后的第三天。

    越军惨败的消息被用一匹快马送入了顺化,然后送入了越南皇宫之中。

    阮福时一脸苍白的看着自己手中的八百里加急军报,脸皮不断抽搐。

    眼神中满是浓浓的不敢置信。

    河内丢了,河内竟然丢了!

    可旋即,一股惊慌的情绪便迅速涌了上来。

    河内丢了,越北估计要没了,阮氏的统治必然会被动摇。

    接下来自己又该如何是好呢?!

    怀着慌乱的情绪,阮福时开口对自己身边的一名亲信太监说道。

    “快,去传朕命令!”

    “去传张尚书,阮学士等人进宫议事!”

    “快!立刻就去!”

    亲信太监闻言当即下拜应是。

    然后步履匆匆的离开了皇宫,前去传达阮福时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