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我大唐皇子不学外语!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听风煮雨夜字数:3537更新时间:25/01/18 22:25:44
    广州!

    唐王府!

    后宅中,罗彩玉正在和自己的儿子玩耍。

    床榻上,小家伙正抱着一个比他本人还要大一圈的玩偶蹦蹦跳跳。

    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娘,娘,玩儿!”

    “陪我玩!”

    昭武元年出生的李载,今年才刚三岁。

    整个人十分的精力旺盛,每天蹦蹦跳跳到处玩耍,弄得罗彩玉整个人都有些精疲力竭。

    可若是说将孩子交给侍女奶妈去带,罗彩玉又很是不放心。

    要知道,这可是她第一个儿子啊。

    宝贵着呢!

    所以,看孩子虽然累,但罗彩玉却是乐在其中。

    听到自家儿子叫娘,罗彩玉忙不迭的应声,也是手持玩偶,陪李载玩儿了起来。

    小家伙蹦跳折腾了小半个时辰,这才累了。

    罗彩玉从一旁的侍女手上接过一碗刚刚煮好的燕窝粥,一点点的喂给李载。

    看着李载一点一点吃着她喂的食物,吃一口,就对着她笑一下的可爱模样,罗彩玉看向李载的眼神几乎要融化。

    又过了一会儿,玩儿累了,又吃饱喝足的李载终于睡着了。

    罗彩玉命侍女们照看李载,而她则是去了书房。

    罗彩玉身为王后,虽没多大实权,但日常时候也有很多内廷的事务需要她来处理。

    所以,她也是有书房的。

    来到书房,罗彩玉坐下。

    但却并没有着手处理内廷的事务,而是开始翻阅一份文件。

    这份文件上,是关于李载的教育培养规划。

    乃是李奕亲自制定的。

    罗彩玉仔仔细细的翻看着。

    在后世,三岁的孩子也就差不多该上幼儿园了,大唐这边对皇子的培养计划,自然也得提上日程。

    鸡娃要从小抓起!

    在这份规划中,详细描述李奕对李载的教育培养计划。

    第一步就是学前教育,基础培养,包括识字,算数,礼仪,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容。

    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随后还有语文,数学,科学,道德等相关科目需要学习。

    等他再长大一些,则是政治,国内外历史,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都要学。

    这里面,政治教的是帝王术,历史和哲学是为了让李载有个正常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学科,并不是为了把李载培养成一个科学家,而是为了培养李载的科学意识。

    让李载对工业,对科学的力量有个简单的认知,不至于被人当傻子忽悠。

    而医学则是为了自救。

    历代皇帝死的不明不白的多了去了。

    就比如说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十五年九月,正德皇帝在南巡清江浦时落水,感染风寒。

    而后身体每况愈下,至正德十六年三月年,仅31岁,年轻力壮的正德帝驾崩于豹房。

    能够上战场亲手提刀砍人的朱厚照落水之后感染风寒,一场小风寒被拖了大半年,竟就这么给拖死了。

    可见那些御医有多废物,连个风寒都看不好。

    或者,也有可能是御医,或者某些人干脆不想给他看好。

    这种时候,如果朱厚照自己懂点医术,又何至于被废物御医给活活坑死?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李奕准备要让大唐皇室成员大多都得去学些医术。

    不求多精通,最起码得明白药性,不至于染病之后死的不明不白。

    除此之外,李奕还准备让李载学习游泳。

    以防大唐皇帝也易溶于水!

    至于说外语?

    看兴趣吧!

    如果李载将来长大后对外语感兴趣,那就去学。

    如果不感兴趣,那就算了。

    李奕并不觉得对统治者来说,外语是什么必须掌握的技能。

    又不是没有翻译。

    有学外语的功夫,李载不如多去锻炼锻炼身体,让自己多活几年。

    翻看完李奕制定的培养教育规划,罗彩玉也是陷入了深思。

    片刻之后,她提笔在规划上写了起来,准备提提意见。

    虽然李奕制定的培养计划已经很是完善。

    但孩子又不是李奕一个人的,罗彩玉这个当娘的也很是上心。

    自然也会提提意见。

    罗彩玉想要增加李载培养规划中,关于锻炼身体的部分,让李载加强锻炼。

    现在的李载由于吃得好,整个人都肉乎乎的。

    如果是小时候,肉乎乎的自然很是可爱。

    但等长大了,再肉乎乎的可就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罗彩玉准备提前为李载制定减肥计划。

    就在这时候,她的书房外响起一阵鞭炮以及欢呼声。

    就在罗彩玉错愕之际,旋即便见太后赵氏在几名宫女内侍的簇拥下,从外边走了进来。

    此时的赵氏脸上满是笑容,一看就知道心情很是不错。

    罗彩玉赶忙放下手中的钢笔,起身迎接道。

    “臣妾参见母后。”

    “母后今日怎的有闲来臣妾这里?”

    赵氏闻言,脸上的笑容依旧。

    “哈哈,母后今日来彩玉你这里,是来向你报喜的。”

    罗彩玉闻言,露出一个感兴趣的表情,开口询问道。

    “不知母后喜从何来?”

    赵氏继续笑着说道。

    “是从前线传回来的消息。”

    “奕儿率军在黄河岸边大破清妖主力,生擒清妖妖酋,取得大胜。”

    “如今,我大唐兵马已经发动北伐,攻陷了京师,且奕儿也在京城称帝了,你说这算不算好消息?”

    罗彩玉闻言,脸上也是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臣妾为大唐贺,为陛下贺,母后所言不错,这确实是一则好消息。”

    “京城既下,那陛下用不了多久或许就可以凯旋!”

    既然大唐已经打下了京城,那天下大局便要定了,他们的荣华富贵自然也就稳了,她用不了多长时间估计就是皇后了。

    罗彩玉心中自然也是高兴的。

    赵氏闻言,却是摇摇头说道。

    “京城都打下了,这还凯旋什么?”

    “奕儿现在已经在京城称帝,用电报传回了命令,让广州这边准备动身迁都呢。”

    “现在消息已经传开了,朝中各部都在做准备。”

    “我等内廷也是得提前准备迁徙才是!”

    罗彩玉闻言,脸上的笑容更加明显。

    “母后所言甚是,臣妾这便命人准备。”

    赵氏点点头说道。

    “如此甚好。”

    “此事便有劳彩玉你了。”

    罗彩玉闻言,只是笑着应道。

    “这些都是臣妾应该做的。”

    赵氏点点头,然后说道。

    “走吧,哀家去看看哀家的孙儿,有几日不曾见到小平安了。”

    罗彩玉笑着说道。

    “母后随我来,平安刚睡下……”

    ……

    大唐北伐大胜,攻取京师的消息在广州城内彻底传开。

    街头巷尾的百姓们都是忍不住议论纷纷。

    大多数人都表现的很是振奋。

    大唐打赢了满清,夺取了天下,对治下百姓来说也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最起码,他们不用再担心广州会遭遇兵灾了。

    唯一让大家感觉有些心塞的就是,大唐接下来可能要迁都京城。

    到时候,广州可就不再是天子脚下。

    百姓们不免有些忧桑。

    但总体来说,却还是高兴的。

    郭嵩焘放下了车帘,端坐在马车内。

    听着外边百姓的喧嚣,他的脸上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笑容。

    “京师收复,天下一统在即,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郭嵩焘拍着手,心情非常不错的说道。

    一旁的秘书闻言,笑着回道。

    “大人所言甚是。”

    “如果下官所料不错的话,估计很快各衙门就要动身迁往京城了。”

    郭嵩焘点点头说道。

    “此言不错。”

    “本官已经接到了消息,内政部已经下令,命朝中各部筹备迁徙事宜。”

    “按照预估,下个月第一批人手就要动身,我们外交司将会在第一批迁徙的名单之中。”

    不同于秘书只是猜测,郭嵩焘是真的已经接到了消息,知道朝中的迁徙计划。

    秘书闻言,忙不迭的开口说道。

    “恭喜大人第一批就能动身入京,大人果然受王上重用。”

    郭嵩焘闻言,开口纠正道。

    “哎,王上在打下京城之后,便称帝了,只是暂且未举行登基大典,以后我等就该改口叫皇上或陛下。”

    “王上是不能再叫了!”

    “以后且注意着些别叫错了,不要因为这种称呼问题而落人口舌。”

    秘书闻言,当即抱拳道。

    “大人放心,下官明白。”

    随后,郭嵩焘又开口吩咐起了工作。

    “对了,待会儿抵达衙门之后,由你去替本官拟定四份问责的外交照会,分别发给英,法,荷,西四国的驻华公使。”

    “然后,再替本官分别约见各国公使。”

    秘书闻言,当即点头应是,表示自己明白。

    ……

    英国公使馆。

    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穿戴整齐,准备出门。

    走出使馆,坐上了一辆四轮马车。

    然后,他便在几名卫兵的保护下,一路向着大唐外交司的衙署而去。

    他的手中,正拿着一份大唐的外交照会。

    大唐就英法荷西等国撺掇越南同大唐敌对的事情,向英国发来外交照会,表示强烈抗议。

    并要求英国给一个交代!

    否则,大唐将斥诸武力!

    看着这份外交照会上强硬的措辞,卜鲁斯的脸色相当凝重。

    此次他前往大唐的外交司衙署,便是为了同大唐外交司司长郭嵩焘面谈,解决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