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历史线的收束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听风煮雨夜字数:3527更新时间:25/01/18 22:25:44
    李奕闻言,脸上露出一个感兴趣的表情,接着询问道。

    “然后呢?”

    “清妖的这次内斗斗出个什么结果?”

    李梁接着说道。

    “回陛下的话,这次清妖内斗,斗的非常激烈。”

    “先是桂良率军埋伏于行宫内,在议事中摔杯为号,忽然杀出,当众杀了睿亲王仁寿,肃亲王华丰等人。”

    “强令清廷高层通过了向我大唐赎回奕的方案。”

    “随后,在清廷众高层离开行宫之后,庄亲王奕仁,郑亲王岳龄,礼亲王奕龄等各自召集旧部,包围了行宫。”

    “想要借兵变之威胁,迫使满清朝堂改变决议,另立新君。”

    “桂良等自然是不肯的,而后双方便在承德城内杀做了一团。”

    “随后,桂良战败,率部护卫着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和皇后瓜尔佳氏一同往辽东退去。”

    “而剩下的清廷余孽则是留在承德,另立了道光帝的皇七子奕譞为新帝,年号宣统。”

    “如今,满清已经分裂成了两部分。”

    李奕听罢李梁的叙述,脸色着实是古怪的很。

    满清内讧不奇怪,但内讧完之后满清给新君起的年号,则是让李奕有些无力吐槽。

    宣统这年号,听起来是挺不错的。

    既有宣扬正统,也有宣传统治的意思在里面,这个寓意可谓是相当的不错。

    但是,他不吉利啊!

    这可是清倭帝溥仪曾经用过的年号。

    如今却是被清廷给提前用了。

    李奕只想说,这个世界还真是挺奇妙。

    李奕琢磨着,看来接下来他得努努力,尽量争取让宣统这个年号,成为满清的最后一个年号了。

    嗯,这个就叫做历史线的收束。

    说罢这些,李梁目光灼灼的盯着李奕,开口询问道。

    “陛下,我大唐接下来该怎么办?”

    李奕稍稍沉吟一阵,然后说道。

    “既然满清内斗,那便让他们斗。”

    “时刻派人关注着些就好,多余的事情不需去做。”

    “接下来,我大唐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关内方向。”

    “尽快完成关内的统一,然后再行北伐。”

    李梁闻言,抱拳表示明白。

    随后,他便转身告退。

    而李奕则是继续处理起了手头的政务。

    最近李奕手头的事情实在太多,不说别的,光是对直隶,山西等几个刚刚收复的省份的地方官员的安排,就是一份相当复杂麻烦的事情。

    除此之外,就是越南方面。

    大唐在拿下越北之后,李奕便下令在越北设广南省,置总督,巡抚,布政使等职务进行管理。

    总督,巡抚的人选也得李奕考虑!

    ……

    日暮西垂。

    通红的夕阳照洒在大地上,将紫禁城的森森宫禁都给染成了一片血色。

    仿佛是象征着皇权交替的血腥。

    下值时间到了,张之洞离开班房,和站岗的禁卫师军士点头打了声招呼,迈步走出紫禁城。

    在城外的坐上了马车,张之洞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一旁的车夫一边赶车,一边询问道。

    “少爷,咱们接下来去哪里?”

    “回府吗?”

    坐在马车内的张之洞闻言,摇摇头说道。

    “先不回府,去一趟鸿胪寺。”

    “陛下吩咐本官先去代为接见一下沙俄派来的使者,这事情不能耽搁。”

    李奕虽然没交代张之洞什么时候去见沙俄使者。

    但在张之洞看来,这个时间自然是越早越好。

    为人臣子的,岂能对君主的吩咐不当回事?

    车夫闻言,当即应了一声。

    随后,他便赶着车往鸿胪寺的方向而去。

    马车走在京城内的石板路上,车轮骨碌碌的碾过地面。

    在橡胶轮胎和弹簧的双重减震之下,马车行的很是平稳。

    张之洞坐在车内,静静的想着事情。

    忽然,他听到马车外传来一阵喧哗。

    他下意识伸手掀开车帘,将目光向外看去。

    只见路边,一个年轻人从漆黑的小巷中跑出,被几名百姓追的抱头鼠窜。

    “鞑子,别跑!”

    “铁穆,老子就知道是你,站住别跑!”

    “踏马的狗鞑子,你以前不是很嚣张吗?说自己是八旗子弟,天生就比我们汉人高一等,现在你跑个鸡毛?”

    “……”

    百姓们一边追,一边大喊着什么,显得非常激动。

    张之洞见此,从车窗外收回了目光。

    他知道,这是京城中的百姓正在帮助朝廷搜捕八旗余孽。

    百姓们之所以这么卖力,不光是因为往常汉民和八旗之间的冲突和仇恨。

    更是因为大唐朝廷针对那些八旗余孽,开出了悬赏。

    百姓每协助朝廷抓捕一名八旗余孽,便赏赐大唐银元十块。

    只要确定人没抓错,赏银当场便会兑付。

    这对普通百姓来说,十块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十块银元,很多百姓辛苦一年也未必能赚到这么多。

    也正是因为朝廷出钱悬赏的缘故,现如今的京城中,那些侥幸从大唐的抄家活动中逃过一劫的八旗余孽,几乎全部变成了阴沟里的老鼠。

    在大唐朝廷的追捕下,惶惶不可终日。

    几乎每日里都有人被抓出来。

    当然了,这些八旗余孽即便被抓到,其实也不会被杀,最多就是被送去劳改而已。

    现在黄河大堤上正缺人呢。

    这些八旗子弟可都是上好的劳动力,如果没有必要,李奕是不会杀他们的。

    张之洞收回了视线,心中并没有什么感触。

    只是催促车夫加速,尽快前往鸿胪寺。

    很快,张之洞便来到了鸿胪寺外。

    在向鸿胪寺的警卫出示证件之后,张之洞迈步走进了鸿胪寺之中。

    并在一间房间内见到了沙俄使者尼古拉·伊格纳提耶夫。

    两人刚一见面,便十分热情的相互握手打招呼。

    “亲爱的张,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上次尼古拉在济宁面见李奕时,他便和张之洞碰过面了。

    两人之间也算熟悉!

    张之洞也是笑着回道。

    “尼古拉公使才是风采更甚往昔。”

    两人一阵寒暄之后,在一张茶几前坐下。

    张之洞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开口询问道。

    “不知公使阁下这次前来京城所为何事?”

    尼古拉闻言,也没有卖关子,直接了当的说道。

    “我沙俄帝国与英法在克里米亚开战的消息,想必大唐这边应该也已经知道了吧?”

    张之洞点点头,然后说道。

    “确实。”

    “大唐已经得知了克里米亚开战的消息。”

    “本官在这里祝愿贵国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嗯,张之洞这句话明显是在客套。

    即便今日他对面坐着的是英法的使者,他也只会说同样的话。

    反正好话不要钱。

    而且克里米亚战争的输赢,和大唐又没有什么关系。

    不管谁输谁赢,大唐都不少赚。

    那边打的越热闹,大唐看热闹看的越起劲儿。

    尼古拉闻言,却是十分感动。

    “多谢张大人的祝愿。”

    自从克里米亚开战以来,沙俄帝国已经经历了数次可耻的背叛。

    奥地利和普鲁士全部都背叛了神圣同盟,站在了英法那一边,一起针对沙俄。

    这使得沙俄在欧洲的外交场上陷入了孤立之中!

    战场上也是十分的被动。

    可谓节节败退,几乎全靠那么几座要塞来抵挡英法联军的攻势。

    所以,当尼古拉从大唐这边听到一句难得的好话之后,心中竟然生出了难言的感动来。

    张之洞闻言,面色不禁有些古怪。

    他就是客套客套而已,眼前这家伙何至于此?

    尼古拉继续说道。

    “本官今日前来大唐京师,便正是为了克里米亚一事。”

    “随着克里米亚那边的战场开战,我们沙俄帝国在军械武器上有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本官这次前来,便是想要让大唐这边尽快交付之前的军火订单。”

    “这对我们沙俄帝国非常重要!”

    张之洞闻言,忍不住面露思索。

    片刻之后他开口说道。

    “这件事不是我大唐不愿意帮贵国。”

    “而是我大唐的兵工厂那边的生产订单已经排满了,且我唐军各部也急需军械装备军队……”

    这件事张之洞没办法答应。

    一是因为他没权力去干涉兵工厂的交付程序。

    二是因为目前大唐的国策就是给沙俄上一上强度。

    既然如此,自然不可能给他们破例先提供军械。

    听到张之洞的推脱,尼古拉也有些着急了,忍不住开口说道。

    “我们可以加钱。”

    尼古拉知道这件事没那么好搞,所以,已经做好了要加钱的准备。

    嗯,在这个世界上,一句加钱可以解决百分之九十的问题。

    剩下的百分之十,也只是因为钱没给够。

    张之洞闻言,忍不住有些迟疑。

    虽然大唐目前的国策是先给沙俄上强度,但是就以他对李奕的了解。

    自家皇帝是个死要钱的性子!

    如果沙俄肯加钱的话,这个强度也不是不可以不上。

    当然了,之所以死要钱,并非李奕对金银之物很贪婪。

    而是当前大唐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修黄河大堤需要钱,修铁路需要钱,扶持工业发展需要钱,修葺基础设施需要钱,唐军扩军需要钱……

    可以说,李奕现在每天一睁眼,便是一屁股饥荒。

    真不怪他对钱充满执念!

    ……

    PS:求月票啊家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