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敌国外患的重要性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听风煮雨夜字数:3497更新时间:25/01/18 22:25:44
    宋正清闻言,当即心中便是一个咯噔,生出了不好的预感,急忙开口询问道。

    “出事了?”

    “快说,到底是出什么事了?”

    秘书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道。

    “回区长的话,在警署主力出击主动追击来犯的土著时,有贼人趁着警署守备空虚,袭击了警署监狱。”

    “企图劫狱解救监狱中的犯人!”

    宋正清闻言,心中不好的预感越甚。

    忍不住追问道。

    “然后呢?”

    “结果如何了?”

    秘书接着说道。

    “幸而留守的警员训练有素,很快反应了过来,挡住了企图劫狱的贼人,保卫了警署安全。”

    “甚至还抓到了几个俘虏!”

    租界警署中的警员都乃是军人转业,办案探案他们确实不太精通。

    但战斗杀敌却是绝对不成问题。

    宋正清闻言,忍不住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然后又吩咐道。

    “对了,叮嘱一下警署那边,让他们记得将嫌犯分开关押。”

    “尤其是这次劫狱的嫌犯和上次广味楼案件的嫌犯,一定要分开关押。”

    宋正清怀疑,这次劫狱的嫌犯,有可能是被荷兰人给派来杀人灭口的。

    既然如此的话,那他们这边再怎么小心些也是不为过。

    秘书闻言,当即点头表示明白,然后转身告退出去。

    宋正清则是埋首书写起了报告,准备要向朝中报告一下这件事情,请朝中决断。

    ……

    深夜,紫禁城。

    明月高悬,点点繁星点缀在漆黑一片的天幕上,美丽到了极点。

    养心殿内,尚亮着灯火。

    李奕坐在书案后,正在埋首批阅着奏章和军报。

    现在送到他手上来的,一共是五件事。

    第一件事为,大唐分别和沙俄以及英法等国签订了军贸合同。

    沙俄和英法一共从大唐这里买走了小二百万块银元的二手军械。

    其中包括后装步枪,后装线膛炮,转管机枪,以及金属定装子弹,后装炮所用的炮弹,火箭弹等若干品类。

    这笔大规模军贸订单,非但一举帮大唐清空了一下军队换装换下来的旧武器库存。

    还将李奕在京城新建一座大型兵工厂所需的资金,以及前期投入都给整了出来。

    甚至还有空余!

    至于说英法和沙俄为什么要花大价钱向大唐购买军火,而非自己生产?

    沙俄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没这个工业能力,想自己造也造不了。

    说句不好听的,这个时代的沙俄的工业能力,真不一定比满清强多少。

    在沙俄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解放农奴,发展工业之前。

    沙俄和满清,其实是半斤八两的同层次选手。

    沙俄虽比满清强点,但强的有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哪怕是现在,沙俄的灰色牲口们还有相当一部分装备着生产自上个世纪的老旧火绳枪呢。

    而英法则是因为时间来不及。

    英法虽然有自己造的工业能力。

    但一款武器从研发,到成熟,到定型,到组建生产线,到量产,最少也得一两年时间。

    而现在克里米亚那边正打的如火如荼,急需武器补充前线。

    怎么可能有那么长的时间让他们慢慢研发武器,装备军队?

    再说了,英法即便有自造的能力,也不妨碍他们向大唐军购。

    这两者又不矛盾!

    英法即便现在就开始量产新型武器,但受限于生产线和供应链的不熟练,短时间内产能也必然有限。

    装备军队肯定是不够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军购,购买大唐技术成熟且经历过战争考验的产品,用于补充己方的产能缺口,等到他们自造的产能稳定,再行替换。

    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再说了,大唐现在向外边买军火是既定事实。

    还是他们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

    那些军火武器就摆在那里,他们不买,有的是人买。

    嗯,就比如说某个正和他们在克里米亚打生打死的斯拉夫国家。

    所以,即便是为了不让沙俄能那么轻松的得到大批量的军火武器,为了给沙俄抬抬价,这军购他们也得掺和一手。

    第二件事就是在京城新建一座大型兵工厂的事情。

    至于兵工厂的选址,李奕则是定在了景山。

    之所以选择在景山,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景山距离京城很近,方便控制。

    当初李奕拍板在佛山建设佛山兵工厂,也有这样的考虑在其中。

    而之所以这么着急的就要建设景山兵工厂。

    一是因为沙俄和英法的大额军火订单,为大唐提供了建设兵工厂的资金支持。

    第二就是因为佛山兵工厂距离京城太远了,不方便控制。

    李奕不管是为了就近知道兵工厂的发展,亦或是分权制衡佛山兵工厂,以免佛山兵工厂变成某灯塔的军工复合体,尾大不掉。

    建设一座新的大型兵工厂,用于和佛山兵工厂分庭抗礼,就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三是因为有竞争才能有发展。

    如果大唐只有一座佛山兵工厂,那么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佛山兵工厂就会因为垄断地位,而不可避免的出现懈怠,不思进取的现象。

    甚至是进一步的滋生贪腐和权斗。

    这都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如此。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方法也很简单。

    那就是扶持另一座大型兵工厂,用于和佛山兵工厂竞争。

    有竞争,才能有发展,有竞争,才能有活力。

    如果佛山兵工厂和景山兵工厂一起堕落了怎么办?

    答案也很简单,扶持第三座兵工厂就是了。

    只要还有外部竞争,即便堕落也堕不到哪里去。

    这就是外有敌国外患的重要性。

    四则是为了补充目前唐军的军械缺口。

    五则是因为,李奕准备要通过一座大型兵工厂的建设,来带动北方的工业发展。

    进一步推动大唐向工业化迈步!

    而第三件事,则是从关外传回来的消息。

    满清在承德内斗之后,分为了东清西清。

    其中东清退守辽东的同时,派出了使者同大唐联络,想要赎回他们的皇帝奕。

    而西清,则也是派出了使者,但他们的目的却是想要向大唐称臣,获得大唐的册封。

    如今,分别来自东清和西清的两份国书,已经送到了李奕的面前。

    看着两份国书上的内容,李奕表情有些纠结。

    按理来说,当前大唐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处理关内事务上。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是无力出关收复辽东甚至是草原的。

    既然如此,那暂且和东清西清虚与委蛇,扶持他们内斗,以保持关外势力之间的平衡,并持续不断的削弱关外各势力。

    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嗯,这个就叫离岸平衡,或者大陆均势。

    当然,李奕这招不是和某个搅屎棍学的,而是和老祖宗们学的。

    玩儿平衡这一套,华夏的老祖宗们早就玩出花来了。

    但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李奕膈应啊!

    他对满清是真膈应!

    不管是西清请求的称臣,还是东清请求的放归奕,李奕都不想答应。

    理性上他知道自己应该答应,可感性上却是不愿答应。

    所以,李奕陷入了纠结之中。

    深吸一口气,李奕将面前的这两份国书给放到了一旁。

    他先处理其余事务,等到待会儿召集参谋部众人议事,在定此事。

    琢磨着这些,李奕翻看了下一份奏报。

    这份奏报上所汇报的,乃是和石达开所部有关。

    石达开派来详谈归附事宜的张遂谋已经到了京城,暂时入住鸿胪寺。

    就等李奕抽出空来,然后接见于他。

    李奕在奏书上批了一个准,并授意侍从室那边安排时间,准备接见张遂谋。

    除此之外,就是最后一件事情。

    那就是广南总督陈玉成请求在广南当地募兵,募集良家子为军,以解决目前广南局势大唐所面临的兵力短缺问题。

    看着陈玉成的奏报,李奕陷入了深思。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广南当地募兵,当地训练,然后投入当地战场。

    确实是一个解决当前广南局势中,大唐所面临的兵力短缺问题的最佳方案。

    但是,李奕心中却是隐隐感觉有些不妥。

    原因无他,现如今的广南方面,陈玉成的权力实在是太大。

    当初为了征越,李奕是给了陈玉成临机专断的权力的。

    整个征越的部队全部都归他指挥。

    而在拿下越北,并划分广南省之后,李奕为了尽快平定地方,也是给了陈玉成全权。

    也就是说,在就目前的广南省,不管是财政,行政,亦或是别的,陈玉成全部都能插手。

    再加上早就在他掌握之中的军权。

    这就是财、政、军三权合一。

    三权合一,那就是土皇帝。

    如果李奕这边再给陈玉成于广南当地募兵的权力,那么陈玉成的权力就实在太大了。

    这倒不是说李奕不信任陈玉成。

    虽然现在陈玉成大概率没有别的心思。

    但是,今天他能因为兵力短缺,请求在广南当地募兵。

    明天就能因为军械补充困难,请求在广南当地建设兵工厂,就近补充军械。

    后天,就能因为军费转运麻烦,请求在广南当地自己征收军饷……

    真要这么搞下来,陈玉成即便不想反,也得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