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北伐预案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听风煮雨夜字数:3529更新时间:25/01/18 22:25:44
    李奕闻言,先是思虑一阵,随后便是赞许的点头。

    “左卿所言不错。”

    李奕和左宗棠想到一块去了。

    不必急着北伐,先等满清内讧两败俱伤再打也不迟。

    除去内讧完之后的满清更虚弱,更好打之外。

    唐军北伐也是需要时间做准备工作的。

    不做准备,不做庙算就冒然发动战争,这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就在这时候,陆军大臣王安站出来说道。

    “陛下,微臣以为东清虽准备要对西清动兵。”

    “但那应当是在我大唐无所觉的前提下,东清才会动兵。”

    “可如今,东清所派出的联络苏尼特部的使者已经被我大唐擒获,就连苏尼特部也被我大唐夷灭。”

    “东清方面必然震怖!”

    “微臣以为,在这样的变故面前,东清方面对西清动兵的计划,或许会有所变化。”

    李奕闻言,摸着下巴说道。

    “王卿此言有理。”

    “那卿家以为我大唐该当如何?”

    王安所言的情况并非没有可能发生。

    一但东清因为忌惮大唐,放弃同西清火并的计划。

    那么,大唐想要趁着满清内讧北伐,收复辽东的计划,自然也将受到影响。

    大唐若想发兵一战尽全功,便需得思虑周全,将这些可能发生的变故提前考虑好。

    以免真遇到这样的情况后措手不及!

    一旁一直没说话的石达开开口说道。

    “陛下,微臣以为即便东清放弃了对西清用兵也没什么。”

    “因为,即便东清不动手,西清或许也会动手。”

    在石达开归降大唐之后,李奕为了面子上好看,并没有给个虚职,直接将人给挂起来不用。

    嗯,如果石达开当初没有请辞王位,那李奕对他肯定是给个虚职,高高挂起。

    但既然石达开主动请辞了王位,那李奕自然会有所回报。

    给石达开一个实权职位,也就是应有之意。

    所以,石达开被任命为了军务院后勤部部长,军机处副领班,绝对的位高权重。

    虽然后勤部无法直接插手军队事务,李奕将石达开安排在后勤部,算是间接解了他的兵权。

    但是,后勤部作为军务院中统管后勤的部门,那可是实实在在的肥差。

    李奕能将这个肥差给石达开,可见对他的看重。

    李奕轻轻点头,然后示意石达开继续讲下去。

    石达开接着说道。

    “根据军情处那边汇报的情报,西清如今正和科尔沁部打的火热。”

    “若我大唐将东清准备联合苏尼特部对西清动手的事情捅给西清,并向西清表明我大唐对他们的支持。”

    “西清方面极有可能仗着自己有我大唐和科尔沁部的支持,主动对东清动兵!”

    “而只要东清和西清打起来开了火,那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就很大了。”

    石达开的意思李奕明白,无非也就是挑拨离间。

    只要满清内讧,那大唐这边便能够找到发兵的时机。

    一举剿灭满清!

    稍稍沉吟一阵,李奕继续询问道。

    “那用兵方案又该怎么做?”

    出兵北伐乃是大事,不可能说打就打。

    在正式动兵前,用兵方向,粮草运输等都得提前做好预案。

    李奕此言一出,最近才被从越南方面调回来的方海洋开口建议道。

    “陛下,末将以为我大唐此次北伐,可以走海路,向辽南发起攻势。”

    听方海洋这么一说,李奕顿时想起来了自己曾经制定的要从山东半岛向辽南移民,闯关东开发关外的计划。

    本来移民计划去年就该实施的,但由于当时的大唐要将主要精力放在黄河决战,以及北伐的事情上。

    于是移民的事情便拖延了下来!

    如今方海洋一提,李奕才想了起来。

    思索一阵之后,李奕开口说道。

    “走海路,倒是个法子!”

    “作战部方面尽快拿出一个作战计划来,交由朕过目。”

    李奕知道,据军情处方面的汇报,如今东清方面主要是将军队布置在辽西走廊一线。

    一方面防备西清东进,一方面防备唐军北伐。

    不管是西清东进还是唐军北伐,辽西走廊都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点。

    辽南方面虽然也布置有兵力,但也只是一支偏师,战斗力不算强,数量也不算多。

    唐军若是走海路从辽南登陆,便相当于是避实击虚。

    还有就是,如果唐军走海路北伐的话,运输船队自天津港出发,经由渤海湾,可以直达大辽河出海口。

    然后经由大辽河,溯流而上,便可直达辽阳和沈阳这两个辽东的腹心之地。

    如此一来,不用走陆路,便省却了征召民夫为大军运输粮草后勤的事情,战争的成本可以降至最低。

    而成本,对于一场战争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

    当然了,走陆路,通过辽西走廊进攻辽东自然也是可以的。

    但走辽西走廊,必然会经过辽泽这个大片的沼泽地。

    不光是进军困难。

    沼泽的地理环境也将导致粮草运输的成本飙升到一个难以控制的地步。

    如果要走辽西走廊,光靠军队自己运粮肯定不行,必须得征召民夫随军。

    一但征召民夫,必然会对民生和农事造成巨大影响。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综上所述,走海路,由辽南向辽东进军,肯定比走辽西走廊轻松许多。

    左宗棠闻言,当即应是。

    在敲定这件事之后,石达开,左宗棠等人纷纷告退,准备前去制定作战计划。

    而李奕则是继续处理起了手头的政务。

    最近他手头的事情也是多的很!

    ……

    “咳!咳咳!”

    “咳咳咳!”

    一阵猛烈的咳嗽声之后,罗大纲艰难的睁开仿佛被胶水黏上了眼皮。

    他的脑子里虽依旧有些昏沉,身体上更是有一阵阵乏力感传来,但胸口那种堵的慌的感觉却是缓解了许多。

    罗大纲用力深呼吸几口。

    只感觉一阵顺畅!

    一旁候着的医生见此,眼睛猛地一亮,上前来询问道。

    “公爷您醒了?现在感觉如何?”

    罗大纲缓缓脑袋,依旧有些虚弱的开口说道。

    “本公现在感觉好多了。”

    “之前的时候,胸口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呼吸不上来。”

    “但现在,那块大石却像是被搬开了,整个人都舒服了许多。”

    说话间,罗大纲示意医生将自己搀扶起来。

    医生见此,伸手将罗大纲扶起,让罗大纲靠在床头上。

    随后,医生又笑着说道说道。

    “恭喜公爷,最危险的时期算是过去了,相信用不了多久,您的身体就能恢复好转。”

    罗大纲虚弱的笑笑。

    “那青霉素果真是具备神效。”

    “还是得多谢陛下啊!”

    医生继续拍马屁道。

    “那也是公爷鸿福。”

    就在这时候,伴随着嘎吱一声,病房的门被人从外边推开。

    苏三娘怀着抱着一个孩子,从外边走了进来。

    在看到罗大纲坐起来之后,苏三娘脸上露出一个惊喜的笑容。

    “公……公爷醒了?”

    “现在身体怎么样了?”

    罗大纲脸上挤出一个笑容,开口说道。

    “有劳夫人挂心。”

    “现在我已经好多了。”

    苏三娘闻言,再次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罗大纲的身体能恢复,苏三娘是真的很惊喜。

    不光是因为两人之间有感情。

    更是因为罗大纲对她和她的儿子来说,那就是一棵能够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虽然苏三娘自己在朝中也有官位,但又岂能比得过罗大纲这个国丈加国公?

    要知道,罗大纲当初投奔李奕,可是带着军队去的。

    且在李奕打天下的过程中,罗大纲也没少利用自己在天地会之中的影响力,帮李奕劝降收拢各路义军。

    说白了,罗大纲在大唐朝中,拿的乃是原始股。

    一但罗大纲没了,苏三娘和罗清川可就变成孤儿寡母了。

    虽然有罗大纲留下的情分在,没人敢名目张大的欺负他们。

    但是,罗清川将来想要入仕,想要爬上高位,延续罗家的富贵,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不欺负是不欺负,但官位就那么些,没人会在这种事情上相让。

    “老天保佑,老天保佑啊!”

    苏三娘有些喜极而泣的说道。

    罗清川也是迈着小短腿来到自己父亲床边,扑在了罗大纲怀中。

    罗大纲轻轻抱着怀着的儿子,感慨万千。

    在生死面前,什么权力富贵,当真是不值一提!

    ……

    很快,李奕这边便得到了罗大纲病情好转的消息。

    随之一起的,则是有关青霉素的相关消息,开始在京城中传扬开来。

    并且,有关青霉素的功效,也是有些被神化。

    不少人都在乱传,不管你是什么病,只要来一针青霉素,就能药到病除。

    甚至还有壮阳补身的功效!

    很快,关于青霉素的事情,便在京城中闹得满城风雨。

    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王安和赵科,李奕忍不住扶额。

    “两位,那青霉素,当真不是朕不给你们,而是现在药物研究所的成果还不成熟……”

    “当然是真的,朕何须骗你们?”

    “不是,真没有……”

    李奕话语中满是无奈。

    在有关青霉素的消息传开之后,王安和赵科便先后来到李奕面前,舔着脸开口向李奕求药。

    并且,由于两人的辈分和功劳,李奕还不好直接呵斥,只能耐着性子解释。

    所以,才有了眼前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