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铁路网的设想(6.2K)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听风煮雨夜字数:7032更新时间:25/01/18 22:25:44
    马蹄踢踏,冯子材和张乐行并辔行在战场上。

    四周,随处可见倒伏着的蒙军旗帜,以及残破的尸骸。

    在唐军炮弹的轰炸下,蒙军的尸体碎的相当厉害,几乎找不到几具完整的。

    蒙古战俘在唐军的指挥下,搬动尸体,将战死的蒙古骑兵的尸体堆积在一起,准备集中燃烧。

    抬头看了眼远处即将落入地平线下的太阳,冯子材开口说道。

    “此战之后,漠北大概率也能平定!”

    “待你我回朝,陛下定有重赏。”

    张乐行也是笑笑回道。

    “重不重赏的无所谓,此战过后,你我便是当代卫霍,定将名留青史也!”

    相较于赏赐,张乐行更在意名声。

    冯子材闻言,也是忍不住哈哈大笑。

    两人都很开怀!

    得益于满清在草原上大肆推行黄教,使得蒙古人都信了教。

    此举,一方面是配合减丁策,减少蒙古人口,以减小蒙古对中原的威胁。

    嗯,黄教的教义规定,你入了教,就不能成家娶妻生子了。

    而另一方面,也是改变蒙古人的游牧习性,让蒙古人定居在一个地方,别尼玛到处瞎溜达。

    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正是这个意思。

    这里面,蒙古人就是这个能跑的和尚,黄教的寺庙,就是这个跑不了的庙。

    只要庙还在这里,蒙古人这些和尚就逃不了。

    所以,唐军主力在进入草原之后,才不需要满草原的去和蒙古人捉迷藏。

    而是可以直接逼迫蒙古人与唐军进行大规模决战!

    嗯,蒙古人不来决战,唐军可就要烧他们的庙了!

    为了保卫自己的信仰,蒙古人只能联合起来,于库伦城外,与唐军决战。

    而结果也不必多提,一场决战过后,漠北诸部联合起来的联军,直接被唐军打了个七零八落。

    残部要么逃散四方,要么逃回了库伦城中。

    说话间,两人继续策马巡视战场,安抚己方伤兵。

    张乐行忽然开口询问道。

    “冯帅,我听闻朝廷接下来有要对更北边的北海动兵的打算,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李奕虽对贝加尔湖有想法,但此事并没有公开,张乐行也只是隐隐听到了些风声。

    所以,才有今日之问。

    在他看来,冯子材在广西的时候就跟着大唐一起打天下了,资历绝对要比他深厚的多。

    这些事情,自己虽然不知道,但冯子材说不定就有消息来源。

    冯子材闻言,先是沉吟一阵,但觉得对张乐行没什么好保密的,当即说道。

    “确有此事!”

    “不过这件事并未公开,我也是听朝中的同僚说的。”

    “陛下想要拿下北海,以北海为要塞,进行布防,以彻底扫清北境的威胁。”

    张乐行闻言,只是点点头,语气有些期许的说道。

    “北海啊,我汉人有多长时间未到过那个地方了……”

    冯子材闻言,笑着说道。

    “张师长先不要考虑这许多,你我还是琢磨琢磨此战的捷报该如何写吧!”

    张乐行闻言,当即开怀大笑道。

    “哈哈,是极,是极!”

    “仗打赢了,捷报也得写好才是。”

    ……

    库伦城内,一间王帐之中。

    车臣汗,三英诺颜汗,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等继位大汗聚在一起议事。

    “此战我军已败,库伦岌岌可危。”

    “一但唐军攻城,后果不堪设想……”

    “诸位都议一议吧,我等蒙古人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说话间,帐内气氛一阵沉凝。

    只剩下帐内火炉上咕嘟咕嘟煮着奶茶的动静。

    一阵令人感到死寂的沉静!

    忽然,一旁的车臣汗忽然有些颓丧的开口说道。

    “事已至此,不若投降汉人,以保性命吧!”

    这年头蒙古人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

    满清对他们的有意削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来自北边沙俄的威胁。

    自16世纪开始,沙俄便开始不断东扩,一路从东欧向着西伯利亚扩张。

    如今,更是已经拿下整个西伯利亚,开始威胁蒙古草原。

    嗯,这也是为什么漠北诸部打不过大唐也不北逃的原因。

    不是他们不想逃,而是他们没地方逃!

    再往北,那就是沙俄的地盘了。

    沙俄对他们蒙古人,可比大唐对他们残忍的多。

    还有就是,这些年来,漠北诸部没少受沙俄的滋扰,各部的损失都很惨重。

    眼瞅着在漠北就要混不下去!

    所以,车臣汗才会掺和进大唐和满清的战争之中,带兵南下去同科尔沁部争夺草场。

    嗯,他想南迁了!

    札萨克图汗脸色难看的说道。

    “真的事已至此了吗?”

    车臣汗表情阴沉的说道。

    “打,打不过,逃,逃不了,不降还能怎么办?”

    一旁的土谢图汗却是若有所思的说道。

    “不过,我倒是觉得投降大唐,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汉人的根基在关内,而非关外,我等即便归降大唐,无非也就是个表面上的恭顺。”

    “否则的话,难不成汉人还真能派遣官员来草原上管理我们不成?”

    “等到将来大唐国势衰弱,撤回关内,这草原,依旧是我们蒙古人的。”

    怎么说呢,当初汉唐强势之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并非没有归附过中原。

    甚至草原上的游牧民还曾尊称唐太宗为他们的天可汗!

    可结果呢?

    以汉人的组织管理方式,是无法直接治理草原的,即便他们归降,汉人想治理草原,也依旧只能让他们自治。

    最后等汉人的中原王朝衰落,退出草原,这草原照样还是他们的。

    几人闻言,都是露出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

    忽然,三英诺颜汗也是开口说道。

    “还有就是北面的罗刹人如今也是正对着我们的草原虎视眈眈。”

    “我们或许可以投降大唐,然后利用大唐的力量,来对付罗刹人……”

    三英诺颜汗有些扛不住来自沙俄的压力,是故想要投降大唐,狐假虎威。

    或者也可以说是驱虎吞狼。

    几人闻言,都是忍不住眼睛一亮。

    他们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几人对视一眼,然后说道。

    “这倒也是个法子。”

    “如此的话,便派人去同唐军联络一下,商议一下投降事宜吧。”

    “我等虽是投降大唐,但待遇还是要争取一下的……”

    ……

    大唐开泰二年三月初!

    李奕离开了京城,动身前往天津视察。

    只不过,他这次动身前往天津,却并非乘马车或是坐轿撵,而是坐上了火车。

    就在前几日,连通京城和天津的铁路京津线已经修通,并进行了试运行。

    是故,李奕这次出行,才会选择乘坐火车。

    嗯,大唐修铁路修了这么多年,他李奕还一次也没坐过。

    如今,也该尝试尝试了。

    三月初十,李奕动身自圆明园出发,御驾队伍浩浩荡荡向着京城火车站行去。

    来到崭新的京城火车站外,李奕下了马车,在众人的簇拥下,迈步向着火车站内走去。

    他在进站口,候车厅,等地进行了一番视察,甚至还拉着几名工作人员一阵嘘寒问暖。

    在做完这些之后,他才带人登上月台。

    “陛下,专列已经准备好了,请您登车!”

    年轻的车长来到李奕面前,先是一揖到底,这才开口说道。

    李奕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年轻车长的肩膀,开玩笑道。

    “朕和诸位卿家的身家性命,就都托付给你了,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啊。”

    车长听闻此言,脸色激动的说道。

    “陛下放心,微臣明白!”

    “定然安全将陛下送往天津!”

    李奕笑笑,旋即登上了自己的专列。

    这辆专列是从广州那边海运来的,嗯,就是当初罗彩玉他们从广州北上时所乘坐的这一辆。

    在京津铁路修通之后,这辆专列便被从广州通过海运运来了京城。

    虽然运费得花点,但海运成本并不高,无论如何总好过再去建造一辆专列。

    这专列修起来,是真的不便宜。

    李奕不是不爱享受,只是他不想把钱花到一些没有必要的地方。

    大唐如今正在大修基建,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他这个当皇帝的,自然得省着些才行。

    嗯,没看他李奕连皇宫都没修,而是直接住的圆明园吗?

    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哪个能有他节省?

    在坐上专列之后,李奕第一时间进入了会议室,在他身后,则是跟着大唐铁道部部长张阖,以及铁道部的相关官员。

    李奕在会议室内的主位上坐下,然后这才开口招呼众人各自落座。

    在众人都坐下之后,张阖站出来汇报道。

    “启禀陛下,目前,我大唐总共规划了一横一纵两条铁路线。”

    “其一是连通京城和广州的京广线。”

    “其二是连通京城和西宁的京西线。”

    “这其中,京广线连自京城出发,经由正定,郑州,武汉,长沙,抵达广州,途径直隶,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几省,全长两千多公里。”

    “主要目的是打通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水系之间的陆路交通,连通华北,华中,华南三大地域吗,是为大唐目前最为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而京兰线,则是自京城出发,经由正定,太原,西安,兰州,抵达西宁,全程经由直隶,山西,陕西,甘肃几省,全长近两千公里。”

    “主要目的是连通大唐东西交通,促进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份发展。”

    听着张阖的回报,李奕听得津津有味。

    他李奕如今虽然修不起八横八纵的铁路网,但一横一纵还是可以修的。

    当然,是分期。

    如果让李奕一口气支付修铁路的全部费用,大唐朝廷的财政破产也给不起。

    但是,一次性给不起,可以分期嘛,实在不行还能借钱来修。

    李奕有想法,想要发行一波铁路修建债券,用于支持大唐修铁路,只不过是目前还在考虑当中。

    之所以要选择先修京广线和京西线这两条铁路。

    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交通便利。

    京广线不必说,这是南北干线,哪怕是在后世,也是最重要,最繁忙的交通干线,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说别的,光是连通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水系,就知道他的重要性了。

    而京西线,则是主要为了打通东西部的交通。

    不同于南北交通还有运河,还有海运可做补充,东西交通,是真的只能走陆路。

    黄河虽然也有河段可以进行水运,但黄河水运的规模和长江珠江实在是没办法比。

    而这也就使得,中国的东西部交通很是麻烦,货运成本非常之高。

    不说别的,光是想要向西面动兵,成本就很是高昂。

    正因为如此,中国历代对于西域的控制力度才会比较差。

    所以,李奕这才打算修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线。

    而铁路线之所以从山西走,而不是河南走,则是因为李奕想要借铁路便利,将山西的资源优势给利用起来,将山西的煤铁给运出来,用于发展大唐的工业。

    否则的话,空有资源而无法应用,和没有资源也没什么区别。

    听罢张阖的介绍,李奕先是微微颔首,然后开口询问道。

    “铁路修建成本是多少?工期又需要多长时间?”

    张阖微微沉吟,然后说道。

    “启禀陛下,按照铁道部的相应规划,目前我大唐的铁路修建成本大约为每公里五千块银元。”

    “京广铁路和京西铁路总里程相加大约四千公里,总造价约为2亿块银元。”

    “而工期的话,则是被分为了十年。”

    “也就是说,大唐平均每年需要投入两千万块银元在铁路修建上。”

    在说到这个总造价的时候,张阖其实是有些惊讶的。

    这修铁路所需的花费,也实在是太大了些!

    如果李奕记得没错的话,之前大唐修广韶铁路的时候,每公里的造价还在7600块银元。

    这才多长时间啊,造价竟降低到了五千块。

    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唐的重工业发展的很快,将铁轨造价给打了下来。

    可想而知这段时间以来,大唐在重工业方面发展的有多块。

    李奕先是微微颔首,但还是说道。

    “朕知道了!”

    十年的时间,还是有些长了啊……

    只是,李奕也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每年在铁路修建方面投入两千万块银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以大唐当前的财政能力,想要支撑起来,也并非易事。

    如果李奕再催促铁路修建加快进度,那估计是要闹出乱子的。

    杨广修大运河催工期的下场犹在眼前啊。

    稍稍思索了一阵,李奕又接着说道。

    “铁路不光是朝廷可以修,卿家你说朕如果将修建铁路的资质下放给民间,允许民间自筹自建铁路如何?”

    光靠官府的力量,想要修建起一张覆盖全国的铁路网,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且耗时日久的事情。

    但是,如果允许民间自建的话,这个问题或许就可以解决!

    像是往大西北,往草原上修的铁路,收回成本并不容易,民间大概率不会去碰。

    但是,如果是在江南,在两广,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修建铁路的话,因为这些地方经济发达,收回成本就会很快很迅速,甚至很快就能实现盈利。

    民间的那些豪商士绅们大概率是有兴趣掺和一手的。

    张阖闻言,并不敢直接下定论,而是说道。

    “陛下,微臣不敢就此事下定论,但或许可以一试。”

    李奕微微沉吟,然后说道。

    “嗯,既然如此的话,那便暂且弄一个提案,交由内阁审议,并准备试点执行吧!”

    张阖闻言,当即说道。

    “陛下圣明!”

    李奕闻言,便只是微微颔首。

    伴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汽笛声,专列缓缓启动,向着天津的方向行去。

    钢轮摩擦铁轨,发出一阵铿锵。

    很快,专列的速度便提了起来,一路沿着铁轨前行。

    ……

    天津站!

    月台上,市内大小官员在市长张泰的带领下,提前来到了火车站,准备迎接御驾。

    估摸着时间应该差不多了,张泰举起手腕,查看时间。

    腕表上的指针转动到差五分十一点的位置,张泰心情愈发忐忑。

    但是,就在这时候,远方忽然传来一阵汽笛声。

    呜!呜呜!

    旋即,便是钢制车轮摩擦铁轨的铿锵声。

    渐渐的,一辆火车出现在了所有人眼中。

    车头上喷吐着黑烟和蒸汽,远远望去,如同一条长龙趴伏在地面上奔行。

    隆隆!隆隆隆!

    终于这辆火车驶入车站,缓缓减速,并停了下来。

    当这辆火车停稳之后,一队队穿着禁卫师军服的士兵背着步枪从车上走下。

    然后接管了车站的防务工作!

    很快,这辆火车再度启动,离开了车站。

    而后,李奕的专列这才缓缓驶来。

    很明显,第一个出现的火车,是来为专列探路的。

    专列停在了月台前,火车的车厢们被打开。

    旋即,又是一队禁卫师士兵走出。

    而后,李奕才抬腿走出车厢。

    张泰见此,第一个迎上前问候道。

    “微臣参见陛下,陛下万福!”

    李奕呵呵笑着,伸手将张泰搀扶起来,然后说道。

    “哈哈,卿家无需多礼。”

    “算算时候,你我应该也有快两年未见了。”

    “卿家近来可好?”

    对于这个自己的前侍从室主任,李奕还是很重视的。

    张泰闻言,深吸一口气,表情中满是感怀的说道。

    “微臣惭愧!”

    “只是尽可能的完成陛下所交代的任务,未能做出什么大的政绩。”

    李奕闻言,依旧满脸笑容的说道。

    “哈哈,卿家这说的是哪里的话?”

    “朕看了天津最近提交的发展报告,卿家的工作做的颇有成效嘛!”

    李奕对张泰是真的很满意。

    对于自己交代下来的发展规划,张泰非但顺利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

    天津的工商业发展进度很是不慢,海关关税更是逐年攀升。

    对于这种能够做得出政绩来的属下,李奕还是很看好的。

    说话间,李奕在张泰的陪同下出了火车站,坐上马车,往天津市区的方向行去。

    如今的天津,也是正在大兴土木。

    城墙被拆除,市区内很多建筑都在重建。

    但是,李奕并没有进市区,而是直接动身前往了天津市区外工业区。

    李奕如今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到一个地方视察,第一个去的就是工业区。

    御驾在工业区外停下,张泰在前带路。

    “启禀陛下,在陛下的指导下,天津工业园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如今的天津工业园,主要有以下三大支柱产业。”

    “分别为,纺织,钢铁,食品加工!”

    “其中,纺织业包括,纺纱,织布,棉纺,毛纺等相关产业,如今均已经建设起了相应工厂。”

    “其中,纺纱厂21座,织布厂12座,成衣厂6座,雇佣工人两万余。”

    “钢铁则主要为钢铁冶炼和加工,以及特种钢材研发生产。”

    “如今的天津,已经建设出了两座大型炼钢厂,一座钢材加工厂,京津铁路所用到的铁轨,大部分都是由天津这边出产的。”

    “而食品加工方面,则是主要是海产品加工,例如海鱼腌制,罐头生产,制盐等,同样雇佣了大量的工人,消化相当的富裕劳动力。”

    “除去这些大规模工厂之外,还有相当部分的小规模家庭作坊……”

    张泰为李奕详细介绍着天津这边的工业发展情况。

    很快,队伍便行到了一间厂房前。

    张泰开口介绍道。

    “启禀陛下,这座便是目前工业园内,规模最大的纺织厂荣氏纺织厂。”

    “荣氏纺织厂内,共有最新型的蒸汽纺纱机七十台,新型蒸汽织布机一百零五台,雇佣工人五百二十余,每年可产出棉布近五十万匹。”

    “光是去年一年,荣氏纺织厂便为朝廷提供了近五千块银元的税收。”

    说话间,张泰指着一旁一位穿着锦衣,大腹便便,但满脸可掬笑容的男人介绍道。

    “陛下,这位就是荣氏纺织厂的厂主荣禄和。”

    荣禄和见此,当即便要在李奕面前下拜道。

    “草民荣禄和,参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奕摆摆手说道。

    “免礼吧,我大唐不是满清,在朕面前,不需动不动跪来跪去。”

    这话李奕不是第一次说,但是,满清荼毒天下二百年所带来的惯性实在是太大。

    这种事情,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

    李奕也只能是慢慢的潜移默化的寻求改变。

    ……

    PS:今天跨年,祝大家元旦快乐。

    作者是真想不到,这个月的月票能干到一千四。

    按照两百月票加一更,我得加七更才能加完。

    目前加了五更了,剩下的两更这个月肯定完不了,只能下个月还了。

    还有就是,求一下月票。

    这个月的月票距离1600还差一百多,双倍月票期间,这个应该不难。

    大家再努努力,别担心我加不出来,下个月肯定能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