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心安,毛骨悚然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迪巴拉爵士字数:3413更新时间:25/01/21 20:20:45
    击退两路敌军偏师后,大同城中的军民士气大涨。

    蒋庆之钓了两天鱼,收获颇丰,身边人吃鱼吃的满嘴流油。

    随着俺答大军的逼近,蒋庆之的钓鱼大业被迫结束了。

    他站在城头,有些惆怅的看着那条小河,叹道:“昨日那条大鱼可惜了。”

    孙重楼打个嗝,出发前富城给他准备了一大袋肉干,而且每日吃多少都给他分好了,比老妈子都尽心。

    可孙重楼这货没事儿就拿肉干来磨牙,这不,只剩下了三成不到。

    张达来了,“伯爷!”

    蒋庆之回身,问道:“那日我当众让你没脸,可曾羞恼?”

    张达笑道:“当时是羞恼,可转瞬一想,伯爷当众把此事提出来,便是走了明路。此后若是有人想藉此对我发难就难了。”

    “你明白就好。”蒋庆之负手看着城中,“我并未指望你等能去主动击破这些暗中的规则,但若被我知晓谁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乃至于助纣为虐……”

    “是。”张达听出了话里的冷意,他递上一份名册,“这是郑硕等人交代的名册。”

    蒋庆之接过看了一眼,“可有你的人?”

    张达点头,蒋庆之颔首,“没遮掩就好。”

    张达想到了先前有人为那两个自己的心腹将领求情的事儿,当时他是犹豫了一番,最终还是硬着心肠拒绝。

    如今看来自己的恩主早就在关注此事,若是自己出手遮掩……

    ——同罪!

    这是蒋庆之那日放的狠话。

    想到这话,张达不禁脊背发热。

    好险!

    蒋庆之把名册交给徐渭,“拿下!”

    张达苦笑,“伯爷,这些人是该拿下,可大战在即,顶上来的人就怕不堪用。”

    “这些人贪腐,吃军饷,吃亏的是谁?”蒋庆之叼着药烟问道。

    “军士。”

    “是谁在厮杀?”蒋庆之指指城头的军士们,“是这些士卒。拿下这些喝他们血,吃他们肉的蛀虫,这些将士必然士气如虹。这是其一!”

    蒋庆之在城头缓缓而行,城头军士的目光随之而动。

    “其次,拿下郑硕等人后,那些将领在惴惴不安,大战时必然会分神。若是有人故意捅刀子我也不会感到意外。明白了吗?”

    蒋庆之回身看着张达。

    张达低头,“是。”

    “有人说你是蒋门走狗,本事不大,只是靠着我才坐稳了位置。我希望你能让那些人刮目相看。”

    就如秦源,就如黄柏。

    张达心中一热,“伯爷放心。另外……能成为伯爷门下走狗,我甘之如醴。”

    蒋庆之莞尔,徐渭把名册合上,说道:“伯爷乃是墨家巨子,不是谁都有资格自称蒋门走狗。”

    徐渭只提蒋庆之的学术身份,墨家巨子。而不说他在军中的威望,这便是为蒋庆之避嫌。

    ——所谓蒋门走狗,不是在军中拉帮结派,而是墨家的那个啥……门徒。

    胡宗宪眸色微动,对徐渭的机敏佩服不已。

    张达也是眉眼通透的人物,笑道:“回头还请伯爷赠几本墨家经文,我老张也苦读一番。”

    蒋庆之莞尔,“墨家的那一套早已被我修改过,不过记住,学以致用!”

    张达点头,从此后便没事儿就拿着墨家典籍翻阅,渐渐养成了习惯,后来竟成了蒋氏门下赫赫有名的学术大佬。

    “盯着俺答大军动向。”蒋庆之准备回去了,“我断定俺答两度受挫后,不会再度出手。”

    “是。”

    没多久,斥候传来消息。

    “敌军斥候游骑多了不少。”

    张达叹道:“伯爷果然神目如电,何时我老张也能学了这等本事。”

    蒋庆之刚回去,锦衣卫的人请见。

    “见过长威伯!”

    锦衣卫在大同城中竟然有个百户,可见陆炳对此的重视。

    “可是有事?”蒋庆之问道。

    百户说道:“下官刚接到京师指挥使的吩咐……”他抬头看了蒋庆之一眼,“指挥使吩咐,若长威伯有事用得上咱们锦衣卫,只管开口。锦衣卫在大同的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蒋庆之一怔,他没想到陆炳竟会如此大气,把锦衣卫在大同的人手任由自己调派。

    ——若我锦衣卫的人死光了,我这个指挥使义无反顾!

    陆炳当初的话依旧作数。

    那个墙头草啊!

    蒋庆之眸色复杂。

    “正好本伯这里有件事。”蒋庆之说道:“本伯听闻西北这边有豪商走私草原,此次大战若此辈突然发难,麻烦也不小。你等可盯着城中,盯着此辈,一旦发现异动就动手。别担心出岔子,本伯担着!”

    百户拱手,“长威伯就瞧好吧!”

    “好!”蒋庆之精神一振,“若是发现对方势大,你可与……孙不同。”

    孙不同进来,“伯爷。”

    蒋庆之指指百户,“平日里他若是联络你,只管照做。”

    “是。”

    “战时本伯会有人手留在此处,你只管来和他联络。”蒋庆之安排妥当,正好有人送来了书信。

    “是娘子的。”孙重楼接过书信,看了一眼。随后说要去和那个和尚玩耍。

    “你不是不喜清规戒律吗?”孙不同诧异问道。

    孙重楼说道:“那单德知晓许多草原的趣事。”

    蒋庆之摆摆手。

    他打开书信,熟悉的字迹让他一下就松弛了下来。

    ——陛下遣了御医在家中坐镇,卢靖妃那里频频派人探问……

    蒋庆之靠在椅背上,眯着眼,嘴角微微翘起。

    这一刻,什么国祚,什么功名,什么名利欲望,尽数被他忘却脑后。

    文字间流淌着的关爱和情义,在他的眼中才是无上珍宝,也是自己活着的全部意义。

    信中李恬绝口不问战事,写了些自己待产的情况后,话锋一转,提及了多多。

    ——从夫君走后,多多就爱在屋顶蹲着。每每看着北方。

    猫儿孤傲,喜欢往外跑。

    多多也不例外。

    自从蒋庆之成亲后,多多就把自己的窝挪到了屋顶,不屑于和两口子厮混……当然,冬天例外。

    ——富城每日都念叨石头,说每日凌晨少了那一嗓子,整个人都觉得空落落的。

    人就是如此,当你习惯了一个环境,就会不舍。

    蒋庆之想到了自己前世刚回国时那阵子,晚上会突然惊醒,下意识的伸手去摸枕头下面。

    可枕头下没手枪,他旋即才意识到自己是在国内。

    而不是在危机四伏的南美。

    偶尔他也会怀念在南美的那段岁月,回想起来颇为诧异:那种危机四伏的生活,我竟然也能过的津津有味。

    他的适应能力很强大,但此刻却觉得这个大明有许多自己无法割舍的东西。

    那个孩子啊!

    蒋庆之心中火热,恨不能俺答大军就在城下,随后一场大战,自己凯旋回京。

    “伯爷!”

    “嗯!”

    门外传来了莫展的声音,“斥候来报,说俺答大军距离大同一百五十里。”

    “知道了。”

    “大同文武正在外面……”

    在外面干啥?

    等着蒋庆之发话,给他们吃定心丸。

    “天天说不惧俺答,不怕草原铁骑。如今俺答带着草原铁骑来了,这些人都慌了。”蒋庆之莞尔,“还是那句话,知道了。”

    “是。”

    莫展去了前面,十余文武官员正议论纷纷。

    “……说是十余万大军,前面抵近大同,后面的还在王庭。”

    “运送粮草的车队一眼看不到边。”

    “说是要踏平大同,直抵京师。”

    “元辅那边如何说?”

    “元辅能说什么?这是长威伯的事儿。”

    “也是。”

    “来了来了。”

    莫展来了,看了众人一眼,“伯爷说,知道了。”

    就这?

    众人不敢置信的看着莫展。

    “没了?”

    莫展点头,“没了。”

    三个字,但众人却莫名其妙的觉得有些心安。

    这时孙重楼回来了,随行还有那个和尚单德。

    “俺答来了吗?”孙重楼问。

    “百余里。”莫展看着单德。

    “终于可以杀人了。”孙重楼兴奋的道。

    十余文武官员面面相觑。

    “这人是……”

    “就是长威伯身边的那个谁……”

    “孙重楼,俺答那边叫他阿修罗。”

    “原来他就是阿修罗啊!”

    孙重楼带着单德进了后院。

    “这宅子不错。”单德赞道。

    “可不是。”孙重楼说道。

    “少爷!”孙重楼在外面请示,“单德来辞行。”

    “进来。”蒋庆之把书信收好。

    二人进来,单德行礼,“见过伯爷。”

    “要走了?”蒋庆之问道。

    “是。”单德说道:“贫僧准备一路南下,先至京师寻访几位高僧。随后去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也好。”蒋庆之点头,“石头,让孙不同准备些盘缠。”

    “我给了。”孙重楼很是认真,“我自己的钱。”

    蒋庆之莞尔,“为何分的这般清楚?”

    孙重楼说:“少爷马上要有儿子了,有了儿子就得给他积攒家业。我再不能如往日般胡乱花钱了。”

    蒋庆之叹道:“你那个……不算钱。只管花。”

    单德行礼,“贫僧明日就南下,临行前贫僧有话。”

    “请说。”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心最慈……伯爷,保重。”

    单德走了。

    蒋庆之眯着眼,良久说道:“我怎地觉着有些不对劲。”

    是夜。

    蒋庆之梦到了在南美的岁月。

    “他是政府军的线人!”

    “头儿小心!”

    呯!

    蒋庆之猛地惊醒。

    他轻轻喘息着,梦境在渐渐消散。

    但却突然生出了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