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章 扮猪吃老虎的皇帝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微微的薇字数:2997更新时间:25/01/21 21:40:28
    西域。

    一名叫做李小二的小将出现在军报上。

    这名小将沿着伊丽河在不断的灭国,疯狂的收集粮草。

    然后不断的把粮草囤积在一起运往弓月城。

    这些依靠着河流的部族不除掉。

    今后他们就会变成大唐的敌人。

    会被突厥裹挟着成为仆兵,来夺走大唐人的命。

    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食人和突厥的联军。

    只能坚壁清野。

    突厥人也在这么做,他们也在灭其他的部族。

    他们也在疯狂的收集粮草,积蓄力量。

    回纥人成了李小二的仆从兵。

    骑兵在前面破阵杀敌。

    勤劳的回纥人就牵着骆驼紧随其后打扫着战场。

    在西域,在如此多的部族里面,回纥部对大唐是最亲近的。

    回纥是一个大部族,铁勒人为主体。

    主要的原因是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是铁勒人,性子很敦厚。

    长安那么多异族将领。

    他契苾何力是既受李二喜欢,又让李承乾喜欢少有的那几个异族将领之一。

    李承乾为了他,甚至亲自去找颜白说情。

    希望颜白能开个口子。

    让契苾何力等人的子女能够去楼观学读书。

    颜白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

    拉着李承乾喝了一上午的茶。

    讲了一上午的乱七八糟的琐碎杂事。

    李承乾知道颜白这是拒绝了。

    颜白也不愿如此,直接说出结果来容易得罪人。

    三代人,是雷打不动的死规定。

    今后任何异族人要想进楼观学,必须遵守这个规定。

    谁说情都不行。

    那时候孔老夫子还在。

    被颜白拒绝了他就去找了孔老夫子。

    一盏茶的时间还没到,李承乾黑着脸离开了国子学。

    结果不用多说。

    看李承乾的样子不但是被说了,说不定还被孔老夫子喷了一脸唾沫子。

    颜白给李承乾面子。

    孔老夫子可不会惯着他。

    不讲君臣这一套,李承乾还是他的弟子呢?

    虽然到最后异族人进书院学习的愿望没有达成。

    但投桃报李,朝廷的政策对回纥人也是给予最多优待的。

    去往长安的商队,除了且末城尼玛那个混杂的部族。

    剩下的商队都会挑一个回纥人来当商队的首领。

    自从狼烟升起后。

    西域的马匪突然就多了起来。

    不光李小二带着骑兵在坚壁清野。

    青海一带的席君买,陇西门户兰州城的王玄策也在往北清理。

    一直有着儒雅之名的王玄策让外人惊掉了下巴。

    他派人渡过了黄河,一直清理到了贺兰山。

    把灵州的薛万彻气的直骂娘。

    陇西的勋贵倒了大霉,一个不注意族人就死了。

    这群人恨死了王玄策。

    先前颜白来搞了一趟,死了不少人。

    如今又来了一个王玄策,比颜白还狠。

    先前不敢弹劾颜白,那是颜白身后有大军。

    现在王玄策又来了,这群人把新仇旧恨一起算在王玄策头上。

    弹劾王玄策胡作非为的折子山呼海啸般朝着长安涌去。

    朝堂之上,王家人也开始了反击,分担李承乾面对的压力。

    他们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自己家族里这个最有出息的女婿。

    关陇八家没有等到皇帝的旨意。

    却等到了新的原州刺史上任的旨意。

    旨意来了,关陇八家立马就安静了下来。

    独孤渐明成了原州刺史。

    对于独孤家老二,众人是有所耳闻。

    是文人,也是武将。

    在辽东战场崭露头角,也是力压群雄的书院大师兄。

    独孤渐明不是一个人回来。

    他还带了二十人的国子学师弟,十七人的楼观学同窗。

    短短的十日不到。

    独孤渐明就把原州的权力握在了手心。

    独孤渐明写的密信回到了长安,李承乾肉眼可见的开心了起来。

    拉着李晦,两个人在荷花池钓了半日的鱼。

    享受了难得的悠闲时光。

    李晦知道,皇帝趁着这个乱局,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了他成为皇帝的第一道布局。

    独孤渐明回到了陇西。

    关陇的脖子突然多了一个绳环。

    不听话,脖子上的绳环就会猛的拉紧。

    是死还是活,决定权在于握绳子的那个人。

    山东道以北的幽州,薛仁贵已经去了。

    南边的泉州李承乾更是不用担心。

    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泉州就是他说了算。

    一旦南域也想趁乱闹事。

    泉州和江州就会把闹事的人死死地夹死在里面。

    广州的冯智戴把儿子都送到长安了。

    所有人都认为李承乾比不了太上皇。

    因此轻视他,甚至有些看轻了他。

    可谁又能想到,他们看不起的李承乾已经悄无声息地把手伸开了。

    现在,就差山东道那块地方了。

    一旦这场四面满是战火的局面结束,李承乾就要伸手去动山东道了。

    他不想等了。

    他要在他活着时候把山东道按下去。

    山东道的人也隐隐看出来了李承乾的雄心壮志。

    面对李承乾,这群人比面对李二的压力还要大。

    太上皇时期,朝中臣子有魏征,有房玄龄,有杜如晦。

    有等等和他们沾亲带故的人。

    如今这些人老的老,死的死。

    他们在朝堂上的权力也越来越少。

    再加上一个楼观书院让寒门学子有了出头之路。

    他们手里的权力如水滴石穿般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减着。

    如今的皇帝李承乾根本就不需要看他们的脸色。

    他淡淡的一句话,那些“愚蠢的”寒门学子就会拼死冲上去。

    “管御史,何必这么拼呢,我都替你觉得不值得。

    以你的才学,你大可更舒服的活着。

    就算青史留名也不用这么累?”

    “这是我的初心!”

    “初心?初心就是辱没自己的才华,去最远的地方,干最累的活?

    然后五年了,还是一个御史?”

    管齐站起身笑道:

    “你可以质疑我,但你不能否认我的初心!

    在大唐,永远有人去最远的地方。

    永远有人为了理想和初心去付出一切!”

    “我家可以让你的初心变得更容易实现!”

    管齐笑了笑,朝着眼前人拱了拱手。

    拿起桌面上写着自己生辰八字的红帖。

    一边慢慢的撕,一边笑道:

    “先生说,不要太高估了人的高尚。

    但有的人真的可以高尚到耀眼的地步,我要成为这样的人!”

    “这么说你拒绝了?”

    管齐点了点头:“崔兄,喝完这杯酒,你我割袍断义吧!

    我本就是穷人家出来的孩子,攀不起崔家门楣。”

    “世兄……”

    “以后还是以官职相称会比较好。”

    管齐拂袖而去。

    走了好远,他的心才平静下来。

    说实话,在听到自己能娶崔家女的那一刻他的确心动了。

    如果娶了,自己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六品,五品。

    这辈子成为四品,三品也不是不可能。

    可自己不能这么做。

    真要做了,又怎么对得起先生的教导,书院的养育,陛下的信任!

    管齐想着心事往家走着,突然人群就骚乱了起来。

    西市的人不断的往外跑,一边跑一边使劲的大喊道:

    “走水了,走水了,粮仓走水了......”

    管齐大急,挽起袖袍,快速地爬到一棵石榴树上,望着人群大吼道:

    “都别挤,谁他娘的再乱挤,老子砍了他。

    快快,往四周散,回到自己的坊里,防止溅射的火星把屋子点了!”

    抬起头,管齐望着那冲天的烟柱心里一阵发寒。

    粮食,陛下花钱买的粮食啊!

    自己就离开了一下,粮仓怎么会着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