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抉择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新海月1字数:3741更新时间:25/01/21 22:30:21
    永州城。

    “圣皇,刚刚收到消息,伪朝大军在衡阳击败都亭侯所部后,就马不停蹄的杀向了长沙。

    这是长沙镇守将军,发来的紧急求援信,您请过目!”

    在说话间,丞相吴泽楷一脸忐忑的递上了求援信。

    局势比预料中,要糟糕的多。

    都亭侯戚大头在白莲圣国中,也是能排上号的猛将,本以为他能够和李牧所部鏖战一些时日。

    万万没有想到,双方在交战当日,就输的一塌糊塌。

    那可是十万大军,摆开阵型都要占据几十亩地。就算是十万头猪,十天半个月也抓不完。

    可都亭侯所部一日战败,被敌人追杀两日后,队伍就被打散了,收拢起来的余部不足三千人。

    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知道交不了差。戚大头也是光棍,直接带着亲信不知所踪。

    责任人去向不明,问罪无从谈起。留下来的烂摊子,却需要白莲圣皇负责收拾。

    “废物!”

    “通通都是废物!”

    “传令下去,让圣国所有衙门,全力缉拿戚大头。

    朕的十万大军啊!”

    ……

    史荣轩当场咆哮道。

    对走人海战术路线的白莲圣国来说,战场上损失十万大军不算什么。问题的关键在于,戚大头败的不是时候。

    其他时候输了也就输了,大不了招募军队便是。白莲圣国现在的控制区,都是人口稠密之地,不缺那点儿兵员。

    可是现在不一样,永州会战是白莲圣皇一手筹划的。戚大头的战败,直接让计划破产。

    少了这十万大军参与,白莲圣国在永州会战中,将全面处于战略被动。

    现在不是歼灭敌军的问题,而是怎么避免自己,不被敌人围歼在永州。

    “圣皇息怒!”

    “衡阳之败,完全是一个意外。

    都亭侯事先没有任何防备,才被敌人的卑鄙手段所蒙蔽。只要我们小心谨慎,就不会发生意外。

    ……”

    群臣的劝说,让史荣轩恢复了理性。

    能够打下这么大的基业,他也不是普通人。刚才的失态,纯粹是永州会战失败,造成的政治影响太过恶劣。

    他现在的威望,已经无力压制前线的三位异姓王。稍有不慎,白莲圣国就会土崩瓦解。

    “够了!

    失败,就是失败。

    朕不是输不起的人,无需寻找借口。

    衡阳之败,固然有都亭侯不听指挥,粗心大意的原因,同样也是朕用人失当。

    现在李牧那贼子,又盯上了长沙府。相较于衡阳,长沙的战略价值更高。

    一旦长沙沦陷,湖广就不再是我们的大后方。整个圣国都将陷入危险中,你们觉得现在该如何应对?”

    史荣轩缓缓问道。

    白莲圣国看似声势浩大,可在战略上一直被官军压制的非常死。控制区仅限于湖广和江西,可以腾挪的战略空间非常狭小。

    丢了长沙府,洞庭湖以南的多座州府,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战火继续向湖广蔓延,多个州府陷入官军的威胁中。原来制定的征税计划,也会因此破产。

    完善的税收体系,是一个政权走向成熟的标志。投奔白莲圣国的那些读书人,现在都在等待着结果。

    跨出了这一步,才能够稳定人心。让天下人知道,他们不只是一群反贼,而是具备争夺天下的一方大势力。

    有了这样的标签,才能够吸引各路英雄豪杰加入。获得了这些人的支持,造反才能够继续下去。

    正向循环被打断,接下来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

    无力建立税收体系,就意味着白莲圣国这个团体,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财政收入,只能继续靠抢。

    在这种背景下,屠戮士绅的行动,那就必须持续下去。

    杀的越多,抢的越多,结下的血仇也就越多。

    可以鄙视士绅们的人品道德,但不能否认,他们是当代掌握知识最多的群体。

    即便这个群体中,百分之八十的都是废物,那也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才可用。

    在封建王朝时代,无论怎么折腾,都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

    改朝换代,无非是一群读书人干翻另一群读书人。在时间的时候加持下,胜利者又会变成新的世家大族。

    唯一的好处是打破了阶层流动,让普通人也有机会,在乱世中逆流而上。

    “圣皇,长沙距离我们太远,中间又被伪朝大军阻隔,现在是鞭长莫及。

    想要救援长沙,唯有从南昌、安庆、襄阳前线抽调援兵。

    考虑到我们对前线的局势不够了解,不如直接派人把求援信,转交给三位王爷,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史启川委婉的劝说道。

    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强行下达救援命令,万一前线的三位异姓王不买账,尴尬的只会是白莲圣皇。

    中央政府权威不够,那就索性让下面的人自由发挥。

    白莲圣国承受不起长沙沦陷的后果,前线三王也承受不起。

    为了后路安排,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救援长沙。最少在打开新局面前,他们必须出手相救。

    至于他们自己,光永州这点儿军队,派过去增援就是送人头。

    “嗯!”

    “如果大家没有其他意见,救援长沙的任务,就交给三位王爷了。

    接下来讨论一下,圣都向什么地方转移。涉及到圣国的未来,朕希望大家能够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想法。”

    史荣轩神色凝重的说道。

    相比救援长沙,他们自己的命运,才是最重要的。

    从衡阳沦陷开始,就注定了永州不是久居之地。如果不是官军选择了进攻长沙,他们连跑路都没机会。

    “圣皇,永州不是王侯霸业之基,圣都必须尽快迁徙出去。

    不过李牧那贼子最是诡计多端,虽然此刻他忙着进攻长沙,但我们依旧不能放松警惕。

    前些日子,郴州方向也送来了求援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边的守军应该坚持不了多久。

    一旦郴州沦陷,广东地区的三万伪朝大军,马上就会加入对永州的围困中。

    到时候我们再想离开,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以微臣之见,当务之急是抛弃多余的辎重物资,以最快的速度借道宝庆府撤往洞庭湖。

    无论北上襄阳,同东王所部汇合,还是南下长江和南王汇合,又或者是从荆州杀入蜀地,都比困守永州要强!”

    米应博率先提议道。

    这次他没有任何私心,提出的三种方案,都是在圣国大局着想。

    理论上来说,他们还可以顺势杀入敌人兵力空虚的两广,或者是云贵。

    怎奈两广被他们抢过了一遍,此时再次杀回去,可没有那么多士绅供他们抢。

    十三万大军,加上各级衙门的官员,以及官员们的家属,足有二三十万人。

    这么多人跑去两广,吃饭将成为一个大问题。

    云贵倒是没有被他们祸害,可架不住两地本来就穷。想要搜刮出养活二三十万人的粮食,绝非一件易事。

    队伍的规模,决定了他们只能向富裕之地转移。不然无需官军围剿,后勤就能把他们拖垮。

    “米大人,你说的倒是轻松。

    李牧那贼子有多奸诈,大家都是知道的。我们这么多人想要撤离,根本瞒不过去。

    此人忠诚于伪朝,不像其他武将喜欢养寇自重。一旦我们出了城,敌人立即就会咬上来。

    带着大量的非战斗人员,队伍的前进速度,根本不可能快。

    一旦被敌人缠住,那就是灭顶之灾!”

    史启川当即反对道。

    充当过一次殿后将军,他非常清楚敌人有多厉害。上一次能捡回一条命,不等于这次也可以。

    对伪朝将领来说,生擒他们这些乱党头目,诱惑力实在是太大。

    甭管是哪路将领,到了追击他们的时候,都能够爆发出主力十二分的战斗力。

    相比之下,从云贵借道杀入蜀地,虽然看起来难度更大,最少可以避开官军主力。

    他们这次只是借路,又不是为了占据云贵。只要把地方军打痛之后,他们就不会拼命阻截。

    至于威胁最大的李牧所部,有大虞律法约束。按照规矩,这种跨越省境出兵作战,需要上报朝廷批准。

    一来一回折腾下来,时间就过去了小两月。加上伪朝那帮官老爷争吵浪费的时间,搞不好他们都占领了蜀地。

    论割据一方,没有哪儿比蜀地更加合适。

    虽然想要打出来困难,但白莲圣国还有三王在外面,正好把蜀地当做后方经营。

    “桂侯说的不错,我们现在确实需要暂避锋芒!”

    史荣轩当即表明了立场,没有任由大家自由发挥。

    不是他独断专行,主要是此时去前线和异姓王汇合,存在一个严重政治问题——会师之后该听谁的?

    理论上,肯定是白莲圣皇最大。

    可到了前线,遍地都是人家的亲信,仅凭一个圣皇的名头想要夺权,怕是在做梦。

    如果拿不到权力,他这个圣皇就危险了。乱世之中,君主被人架空,就没有一个能善终的。

    从一开始,史荣轩就没有想过,要和三位异姓王汇合。

    保持着距离,大家还可以维系明面上的和谐。只要不捅破这层窗户纸,他就可以凭借圣皇的名头,迅速积攒实力。

    一旦带兵杀入蜀地,他就是蛟龙入海。

    进可图谋天下,退则割据一方。

    至于三位异姓王,那就留着他们和朝廷慢慢厮杀吧!

    ……

    “停!

    传令下去,靠岸安营扎寨。”

    在距离永州八十里外,李牧果断下令停止进军。

    决定采取钓鱼战术,那就不能惊扰了鱼儿。

    万一暴露踪迹,叛军龟缩在永州城内不出来,那就麻烦大了。

    长期围困永州,那只是一个政治口号。就算军事上可行,朝廷也拿不出那么多钱粮来。

    大战进行到现在,舞阳侯携带的那点儿钱,已经被消耗的七七八八。

    战后发放赏银和抚恤金的时候,估摸着还要动用地方上筹集起来的军费。

    这种干脆利索的胜利,让大家掏钱没有什么问题。一旦长期围困,朝中必定会出现非议声。

    中央财政不拨款,纯粹靠三省之地自筹。李牧不觉得筹集起来的那点儿饷银,能够负担这笔开销。

    现在到了比拼耐心的时候,施加的压力那么大,李牧不信永州城内的叛军敢赖着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