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风暴(1)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要离刺荆轲字数:4702更新时间:25/01/22 01:09:06
    六月庚子日。

    曾布在经过了三辞三让的流程后,终于是走马上任,成为大宋执政。

    同时,他也成为了和苏颂一样,以执政兼领六部的一员。

    这让他志得意满。

    尤其是,当曾布在都堂拜谒了左相吕公著后,他的情绪达到了顶峰。

    因为,曾布发现,吕公著这位左相的精神和身体情况,远不如元丰八年,他刚刚回朝时的状态。

    这就太棒了!

    因为这意味着,左相吕公著,很可能在相位上待不了多久。

    一旦其去位……

    曾布的心,顿时砰砰砰的跳个不停。

    他感觉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只要吾能……那么,左相之位,岂不是……

    至于右相蒲宗孟?

    曾布根本没将之放在心上,当成什么威胁!

    在曾布眼中,蒲宗孟能保住他的右相之位,就阿弥陀佛吧!

    搞不好,中途获罪罢相,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当曾布在第二天,搬进了他的令厅的时候。

    他就看到了一个,让他有些生理不适的人。

    权知开封府蔡京蔡元长!

    尤其是今天的蔡京让他格外的生厌!

    蔡京今天穿着紫袍公服,系着金鱼袋,腰间缠着玉带,头戴着展脚幞头。

    蔡京身材高大,剑眉星目,下巴留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髯须。

    在蔡京面前,曾布感觉自己就像是个侏儒!

    是的!

    侏儒!

    曾布生平最恨的,就是这些生的比他高大、健硕的文臣。

    蔡京是一个,章惇是一个,而最让曾布厌恶的,莫过于韩琦之子韩忠彦了。

    因为韩忠彦不仅仅身材高大,体格健硕,同时出身名门,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人铺路。

    每次和韩忠彦碰面,曾布虽然脸上笑容满面,实则内心充满了厌弃。

    至于蔡京?

    曾布想起了,他回京后听到的那个传闻。

    介甫相公,在熙宁年间曾和蔡元度说过他的接班人。

    蔡京名列其中!

    曾布顿时大恨!

    不过,在脸上他却露出了无比和煦的笑容,迎上前去,无比亲密:“元长怎么来了?”

    蔡京面不改色的,非常公式化的,对着曾布拱手行礼:“下官见过元佐!”

    曾布面色一黯,旋即恢复正常,也用上了官场的正常口吻:“蔡府尹来都堂是?”

    蔡京拱手道:“奉旨意,来与元佐汇报,府界诸县胥吏盘剥、诬陷良善事!”

    曾布嗯了一声,道:“既如此,还请入内详谈!!”

    说着,便领着蔡京,进了他那个刚刚装饰好的令厅静室。

    ……

    蒲宗孟靠着椅背,看着今日的汴京新报。

    头版头条,很是显目——府界胥吏弊病何时休?

    全篇列举了,自六月以来,这半个月中,开封府府界内发生的那一件件被汴京新报报道过的胥吏盘剥、勒索、敲诈、诬陷‘良善商贾’案。

    然后,在其末尾,发出灵魂拷问:昭昭天日,王法森严,天子仁圣,国家众正盈朝,为什么,就在天子脚下,首善之地,京畿之所。

    胥吏们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对良善下手,对无辜施暴?!

    开封府呢?

    御史台呢?

    为什么没有声音?

    这种情况到底还要持续多久?

    是不是大宋朝的王法,已治不了胥吏?

    是不是天子的法令,已不能在府界施行?

    当政诸公,还要沉默到什么时候?

    真的要出了人命,有无辜者流血的时候,才重视起来吗?

    蒲宗孟放下手中的小报,眯起眼睛来。

    他几次想要起身,唤来自己的亲信,命其准备笔墨,他要写劄子入宫。

    但最终,他没有动。

    而是静静的看向令厅的大门之外,那右相令厅的对面,执政们所在官署。

    他知道的,蔡京刚刚来了都堂,径直到了新上任的曾布处。

    而曾布刚刚上任,就兼管起了大理寺与刑部。

    于是他低下头去,再次看起了汴京新报上的报道。

    他已知,这汴京新报,在涉及到对朝政的抨击和议论时。

    其实,代表的不再是这个小报的立场。

    而是最高意志!

    所以……

    “再等等吧!”蒲宗孟说。

    他入主都堂也有些时日了,拜相之后,也进宫去取旨过,还陪着天子又钓了两次鱼。

    虽然,君臣还在磨合中,但蒲宗孟已知道——当今官家,很不喜欢宰执大臣们,对他的事情横加干涉。

    若换个刚直的大臣,可能会在这个事情上明知道上意的态度也会坚决的入宫。

    但……

    他蒲宗孟蒲传正从来就不是什么刚直的臣子。

    恰恰相反!

    他是以迎合上意而闻名,也是通过抱大腿才有的今天!

    所以……

    蒲宗孟只能等。

    等到宫中的意思清晰之时,他再趁势而动。

    但……

    “左揆您呢?”蒲宗孟的眼睛,看向墙壁。

    在墙的另一侧,在那回廊与架阁房的尽头。

    是左相的左仆射令厅。

    申国公吕公著的令厅!

    这位左相,在看到今日的汴京新报上的文字后,会作何选择?

    ……

    吕公著疲惫的放下手里的汴京新报。

    他头上的头发,如今已经全部白了。

    眼窝开始深陷,本就不算富态的脸颊,出现了干瘪的痕迹,脸上的皱纹又深了一些。

    他太累了!

    自继任左相以来,他既要忙都堂的事情,还要管堂除的人事安排,更得去和那些勋贵外戚们在抵当所买扑的事情上勾心斗角。

    而,士大夫集团中,不断出现的二五仔,也让他手忙脚乱。

    文彦博、冯京、张方平……

    甚至是他的弟弟吕公孺,都在抵当所的问题上,与他背道而驰。

    他们都只想着,赶快让朝廷把抵当所给买扑了,落袋为安。

    根本就不体恤朝廷的难处,也不体恤他这个宰相的艰难。

    如今,吕公著总算理解了,当初韩绛致仕前的心情。

    老夫累了!

    不陪你们玩了!

    你们自己乐呵去吧!

    吕公著有时候,私下里也想过,要不要也和韩绛一般。

    干脆辞了这宰相的位子,爱谁谁!

    然而……

    他不能!

    责任……家国……社稷……还有宫中的少年天子那双总是带着真诚、希冀与依赖的清澈双眼。

    让他不能,也无法做到,舍弃一切,抽身在外。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这是吕公著这样的传统士大夫们的思想钢印。

    所以,吕公著摩挲着手上的汴京新报。

    他自然知道,汴京新报上的这篇文章,到底是谁的态度?

    “官家是圣明的!”他想着:“也是爱民如子的!”

    买扑堤岸司、在事实上废黜绫锦院的官营纺织垄断权、免除过税,买扑抵当所……

    宫中的官家,不仅仅是嘴上说,也在实际行动上证明着自己在践行着圣人的道。

    对吕公著来说,这就够了,足够了!

    他等了一辈子,才等到了这样一个君王。

    这个时候,吕公著忽然想起了前不久,汴京新报上连载的《三国演义》的章节标题:星落五丈原。

    武侯因昭烈帝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吕公著,也当如此!

    这样想着,令厅的门被推开。

    他的学生李常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

    “公择来了?”吕公著看向李常手里拿着的《汴京新报》,问道:“公择也看了今天的汴京新报?”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恩!”

    “怎样?”

    李常来到吕公著身前,道:“学生想入宫求对!”

    今天的汴京新报上的那些排比质问,太过诛心了。

    尤其是,当知道,这些质问到底是出自何处时,李常已不能安坐。

    吕公著却是摇摇头:“不急!”

    “公择,且先陪老夫喝一盅茶先!”

    说着,吕公著就站起身来,走向令厅一侧,那燃烧的炭炉前,开始烧水煮茶。

    一直在吕公著身边学习的王棣,立刻就机灵的开始准备茶具。

    李常看着自己的恩师,正要说话,吕公著却忽然回头对他道:“就在两刻钟前,蔡京到了都堂,去见曾布去了!”

    李常愣住了。

    曾布昨天才正式履职,今天蔡京就找上门来了?

    蔡京找曾布做什么?

    李常看向自己手上拿着的汴京新报。

    他咽了咽口水,感觉浑身上下都在起鸡皮疙瘩。

    在这刹那,他仿佛听到了金铁铮鸣之声,看到了人头落地,鲜血喷涌的景象。

    “您是说?”

    “看看吧!”吕公著说道。

    汴京新报,从鄢陵县马栏桥镇胥吏诬陷、盘剥‘良善’案以来,在半个月,追踪报道了十几起胥吏敲诈、勒索、诬陷、盘剥良善的案件。

    涉及鄢陵、太康、滑县、襄邑等七八个县,十余个市镇。

    基本上每隔两三天,就会有一个案子被报道。

    这种持续追踪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而在今天,这所有的报道,汇总在一起,化作一声声质问,一句句呵斥,敲在了每一个自认为还有‘操守’的大臣心中,震荡着他们的灵魂。

    还要沉默吗?

    还能沉默吗?

    真的要无辜者的血流到面前?

    李常知道,没有人挡得住那些灵魂拷问。

    即使是那些私下道德败坏的家伙,也挡不住,更不敢挡!

    在这个时候,他们必须也只能,发出同样的声音——严惩胥吏!

    只有这样,才能装饰他们的袈裟。

    也唯有如此,才能证明他们的仁义。

    于是,这将变成大势。

    成为所有人的都希望看到的事情。

    从贩夫走卒到闾里闲汉,从太学生到士大夫官员……哦……还有勋贵外戚!

    是的!

    勋贵外戚!

    李常赫然发现了一个事实——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汴京城里的勋贵外戚们,越来越多的将他们的产业扩张到了手工业、商业等需要流动的领域。

    特别是,随着抵当所买扑日接近。

    他们的势力,越发的与汴京的商贾势力相融合。

    是的!

    融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再是过去那种偷偷摸摸的玩法,而是光明正大的以斗纽和带泄的方式下场,参与买扑抵当所。

    所以,在这大势面前,府界胥吏不过螳臂当车。

    李常咽了咽口水,他看向自己的恩师,轻声问道:“恩相……这会不会小题大做,牛刀杀鸡?”

    吕公著将煮好的茶汤,倒入茶盏中,加入糖霜、鲜牛奶,轻轻搅拌。

    他看着茶汤、糖霜与牛奶,充分混合在一起。

    就像现在的这个汴京城。

    士大夫、勋贵外戚与商贾们,互相交织着、纠缠在一起。

    迟早有一日,他们将和面前的茶汤一样,彼此交融,再不分你我。

    所以……

    宫中,为什么想要如此?又为何要塑造这样的势头出来?

    吕公著叹息一声,道:“公择啊!”

    “学生在……”

    “老夫恐怕是看不到了……”

    “公择或许有朝一日,会知道答案!”

    “届时,请公择告知老夫!”

    李常抬起头,然后又垂下去,他当然知道吕公著的意思。

    “学生记住了!”他轻声说道。

    ……

    曾布令厅中。

    蔡京将一份份卷宗,放在了他面前。

    仔细的,详细的为他解释着,这一桩桩从下面报上来的案子。

    有的汴京新报报道过,有的汴京新报没有报道过。

    林林总总,起码数十件。

    而这,仅仅是被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案子。

    更多的,地方上报上来的案子,都还堆在开封府内。

    曾布看着这些卷宗,听着蔡京的介绍。

    等到蔡京介绍完,曾布眯着眼睛,问道:“蔡府尹……”

    “府界诸吏,到底是怎么敢的?”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竟抗拒诏书,不遵旨意……他们要造反吗?”

    蔡京低着头,道:“回元佐,下官以为,彼辈或许认为法不责众!”

    他才不会告诉曾布,其实,这些案子有一半以上,都是开封府暗地里拱火、怂恿甚至是诱导出来的。

    另外一半,则可能和探事司有关。

    这不需要太复杂的操作。

    只需要暗示、鼓励,就可以放大人性的弱点,从而使那些远离汴京城的县、镇胥吏们为了钱,铤而走险。

    这个时候,开封府只消走程序,就可以鼓励其他效仿。

    所以啊……

    这是引蛇出洞。

    是大清扫的必备前提条件。

    老鼠不会自己从洞里跑出来,需要有诱饵。

    狐狸一般不会在白天进入鸡舍,除非主人不在家。

    而蔡京就是提供诱饵和制造主人不在家的假象的人。

    不过,这些事情,他可不会和曾布说。